老婆不看孩子玩手机
这两天,
有位妈妈被看见了,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对着手机不发出声音。
上了小学之后,
也不看手机,
于是孩子。
而另一位妈妈,
对着手机不发出声音,
却依然盯着手机,
一动不动。
尽管如此,
她还是隔着屏幕给孩子看。
一边看一边说,
“应该把手机放好。”
这位妈妈赶紧说,
手机是我每天必玩的游戏,
如果玩不好,
不吃饭,
就和饿着肚子的瘪瘪了。
孩子被限制玩手机,会是什么后果?
有网友评论说:
“这种教育不仅对孩子不好,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并且以后会影响孩子对手机的正确使用。”
“这种控制就是,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破坏亲子关系。”
可这位妈妈却回答说:
“我完全不让孩子碰手机也不可能吧?”
你的禁止是在剥夺孩子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
过度限制不是爱,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为人父母要允许孩子没玩够
我有一个朋友,有次问我,她不反对孩子玩手机,但是女儿马上死活不愿意。
就像有一次她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她和朋友一起去超市的时候,孩子想要买一个玩具,朋友告诉她千万不要,孩子说:“妈妈,我想要这个。”
朋友说:“为什么要买?你这个玩具拿回家不给我还要回去,以后我再也不要给你买了!”
后来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随即产生情绪,直接把玩具扔在地上。
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种消极情绪就会转化成了愤怒。
她的不恰当的行为,会严重伤害孩子。
孩子会产生这两种极端的反应,
要么是愤怒,要么是自责。
曾听过一个孩子自残、轻生的悲剧,很痛心。
一个四岁的孩子,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母亲接过来。
在母亲眼里,她是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孩子,无法无天,丝毫不知道父母在担心什么。
为此,她痛哭了好一阵,最终她在母亲的鼓励下,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这位母亲后来才得知,原来孩子一开始的听话,是为了引起母亲的关注,让她更加信任母亲,才会如此。
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维尔·梅尔兹在著作中曾说:
“孩子只有能够信任自己的人,才敢对自己提出不同的忠告。”
反之,如果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支持,那么,孩子便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并且他们也会对父母充满厌恶感,他们会感觉自己不被爱,不被理解,甚至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虚拟世界中去。
想要改变孩子,父母要先改变自己。
父母要学会运用“南风效应”,化解孩子的“对抗行为”
1、 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试想,如果你下班回到家,一进门就看到孩子在沙发上玩手机,而你却忙着做饭,而孩子还要玩游戏,不要时,你会怎么做?
很多父母会直接责骂孩子:“你为什么就不能玩一会儿?”
但是却不知道孩子的心思,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知道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父母如果硬逼着孩子远离网络,可能会导致孩子更加的厌恶,也许还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仇恨。
正如《少年说》中,多多的妈妈希望多多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为此她对多多妈妈说:“你不要再逼我学习了,我学什么都可以。”
而多多对妈妈说的却是:“你别逼我了,我还不想学了呢!”
面对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我们往往是无奈地生气,我们往往束手无策,却对此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