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不做作业被发现的几率会有多大?
这两天,山西省太原市六年级学生家长马女士向晚报反映,孩子在网上学习,但是回家后却无心做作业,磨磨蹭蹭,作业经常不做,在学校经常被老师点名。马女士一气之下,把女儿的手机给摔了。
马女士当即报了警,并删除了支付记录,没想到令她更生气的是,女儿居然通过她的手机往她手机里的钱包里充了1万2千多元钱,而她也对她女儿产生了怀疑。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马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手机里存的2万多元,仅剩下1万多元,与11月24日女儿玩游戏充值的记录。而当时的手机游戏平台显示消费短信中显示消费充值金额不属于未成年人,游戏公司应该退还给消费者。马女士称,原本游戏平台的客服查询到消费记录,发现孩子通过充值金额33000多元,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但花出去33000多元,当时工作人员并没有核实的情况,只是告诉她,如果她不在规定时间段内充值消费,就会代练游戏币。
“但是孩子通过支付宝操作,一共就消费了33000多元。”马女士说,这个说法也让她觉得不太公平,自己家孩子明明应该得到游戏中的金钱,为什么不愿意花这么多钱?
刘女士的孩子才8岁,她的孩子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平时喜欢玩一些益智类游戏,但如果她一天到晚的玩游戏,这款游戏充值就只能充值200多元,而且充值金额也不低,这几天我都在想,孩子这么小,怎么能这样消费这么多钱呢?
所以,只要是家长发现孩子玩游戏后,要第一时间告知孩子的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动向。
2. 银行卡支付密码保管好,不要让孩子知道
孩子在玩游戏时,经常会把支付密码写在手机上,如果他知道密码是在银行卡里的,就不会让他再一次联系充值。
有时候,家长会因为手机短信里的钱而忽略了孩子的微信支付密码,这样的事情家长也不要轻易就因为这些事情就疏忽了,同时也应该让孩子及时告诉家长,在孩子没有乱充值的时候及时提醒家长,以免家长发现之后后悔莫及。
3. 可以在孩子手机里下载一些益智类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既可以消耗他们的时间,也能丰富他们的生活。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家长要正确引导,正确引导孩子玩手机
1. 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的家长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玩手机时间,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总想着看手机,而且还沉迷,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能总是自己玩手机,同时,在孩子面前也要做到少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2. 制定规则,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制定规则,但是执行起来却很困难。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商定,让孩子能够遵守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当然如果规则制定的不合理,家长也要在事后给孩子指出来弥补,避免孩子对家长产生误。
3. 家长要做好监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的行为符合规则,孩子才能有模有样地学习,而有的家长经常边玩手机边督促孩子学习,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更不愿意学习,从而让孩子自己心里对学习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
家长在孩子假期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这几点:
1) 与孩子共同制定时间计划。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毕竟很多孩子的寒假计划都是吃喝玩乐,计划制定得再详细,而且要细化到每一项具体的细枝末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每天的计划,哪怕有一点不完美的地方,也要认真地说出来,鼓励孩子进行对比,然后把原因分析一下,提出来,如果孩子确实是基础薄弱,那么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薄弱点,查缺补漏,针对性的提升。
2) 一定要进行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很多的家长,经常抱怨说孩子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很差,处处和自己对着干,这样的话,亲子关系就会出现一种恶化,同时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