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管孩子玩手机
手机和电视比起来,再好看也比不上玩手机。
因为每个人都有电视的习惯,即使现在电视上放的是动画片,也要看好几个小时,如果有人在看手机,也要把电视关掉才能安心看。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这样的行为既影响了孩子看电视,又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因为孩子很多时候是想看手机,玩手机,只要有人在,他就会想到。
要么就是特别爱哭,要么就是哭得厉害,非得让别人抱他才会安静下来。
为什么不制止孩子看手机呢?
1、手机是孩子跟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跟儿子聊到为了手机的事儿,这位妈妈就开始哭得更加厉害,然后孩子就爬上了栏杆,摔在了上面。
为了让这位妈妈的情绪好点,孩子去看了很多遍,最终她告诉妈妈,手机里头的世界,他完全可以自己控制,她甚至还为了让这位妈妈平静下来,决定从明天晚上7点到9点,不给孩子玩手机。
这位妈妈听了很高兴,她觉得这种方法肯定管用,于是就跟孩子商量,给孩子玩手机,约定好看15分钟就把手机放下。
孩子听到这个约定,愉快地答应了,脸上洋溢着笑容,巴不得央求妈妈给他玩一会儿。
看着孩子抱着手机、平板电脑不撒手,宝妈心想:这招不管用,以后该咋整,看完这招就好了!
于是,宝妈趁孩子不注意,悄悄拿走了孩子的手机,结果孩子不满,哭闹起来。
孩子见状立马倒地开始撒泼,宝妈见状立马将手机抢过来,抱起孩子就往地上一摔,孩子这才安静下来。
其实,这样的行为是在告诉孩子:“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不可以这样。”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下次还会如此。
这种行为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出现障碍。
而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再去打骂孩子一顿,更加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习惯了,以后再出现问题,也会下意识地去逃避,不敢再去面对。
长此以往,孩子还会产生“我被打骂了,我活着有什么意义”的想法,甚至可能会出现偷盗行为。
3. 孩子容易“抑郁”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不想上学的念头,家长就要多观察多和孩子沟通,多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如果孩子性格开朗活泼,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玩一玩,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结交朋友,
而如果孩子因“早恋”而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就要注意了。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可不要以为是孩子变得叛逆,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他们在家中得不到想要的关爱。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只能通过一些行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比如:装病、逃课、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等。
此时父母不要只看到孩子“不听话”,还要看到孩子背后真正的需求。
比如:是不是渴了,饿了,需要给大人提点东西;
又或者:又想要一个玩具,但是又觉得这个玩具太幼稚,所以不想给。
这些表面看似没有什么“叛逆”的行为背后,实际上孩子的内心都是有一些需求的,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
面对孩子叛逆,家长应该用“接纳”代替“镇压”
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愿意配合家长,因为家长会觉得自己的“镇压”很管用,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但是,在现实中,家长们遇到这样的问题却很难做到。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父母的“控制欲”。
什么是“控制欲”呢?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