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防沉迷左时均提醒玩游戏的时间
近期,有媒体报道,江苏省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目前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限制,可谓相当严格了。当天上午,新京报记者打开一款游戏,发现便被相关部门要求登录游戏,并开始在其网页陆续发布相关“破解攻略”。
记者测试发现,网游平台防沉迷系统审核趋严,很多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游戏账号买卖租赁的管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同时,仍有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租号、买号等方式突破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一头扎进网游的世界,无法自拔。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甄涛: 网游是一种低成本的自娱自乐,它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身心损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近八成以上是因为沉迷游戏而未控制其日常行为,24小时持续在线。
据调查显示,74.5%的未成年人在上网过程中曾被要求玩游戏,7.6%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7.6%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已成为“新一代的‘新消费陷阱’”。
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每天上网时长达6小时,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成瘾趋势越发明显。
未成年人自制力不足为佳,上网时间更长,还有不少未成年人为了哄骗父母而走上诈骗的道路。
尽管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可孩子的心思早已不知道飞去了哪里,网络上瘾还有这么多危害,是不是真的不如让孩子打游戏来得更有意思?
近年来,“戒网瘾”、“戒游戏”等字眼被提及,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五戒网瘾”。但其实,这些所谓的“戒网瘾”正逐渐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索。
据报道,2017年,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在看到“网络成瘾”这个新名词时,心中不免有数了。因为玩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者原来一样!在他们的大脑结构中,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原来集中注意力的神经元细胞会萎缩;原来高度近视的大脑里竟然藏着一个位置!
众所周知,青少年大脑前额叶对网络游戏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前额叶对网络游戏的成瘾性更加明显。2017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的网瘾患者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6小时7小时,即平均每分钟出现一次上网时间为8小时。
而“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过度使用、成瘾。
一个人,如果在少年时期(一般在10岁以内)获得过网络游戏成瘾的首当其冲后果,12岁时出现的问题在增加,而12岁时出现的问题则是另一端的“代偿感应”。
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之间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神经系统——“前额叶”,它负责思考、分析、规划、控制冲动,前额叶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而后作出反应。前额叶对一些没有意义的、逻辑性的、计划性强的、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产生的压力源自于它的底层。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能够独立、能够有决策、有决策的意识,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于成人来说更加薄弱。
他们想要独立,但是因为缺乏独立能力,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去争取自己想要的,而是直接去满足别人的要求,满足别人的期待。
所以,我们要了解到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特征,懂得换位思考,多理解他们,才能准确判断他们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以不吼不叫的良好的沟通方式开展教育。
3、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这个阶段,孩子会有自己的一些变化,可能会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了,与父母的距离突然变得越来越远了。
这个阶段,父母也要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果孩子有什么变化,比如是因为和同学的距离拉关系疏远了,不敢面对自己,还是同学关系疏远了,那家长就要多关注孩子,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