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00后孩子不玩手机,超九成家长表示赞成。
此前,针对手机这一社会问题,《通知》已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中正式作出规定。网络游戏用户需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绑定手机号、杜撰身份信息、使用收费信息等,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同时,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有关部门对游戏企业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周五、周五、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超过3个小时,此外的时间限制为1.5小时。
系统显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未成年用户可以玩网络游戏。其中,当前阶段的网络游戏企业主要采取技术措施,在内容上采取“白名单”的形式,避免未成年人使用。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腾讯游戏防沉迷系统已经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设置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并实施了相应措施,比如以“游客模式”设置,即登录游戏时长为1.5小时,启动游戏时长时段,实名认证为10分钟。
同时,针对一些游戏企业所设计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例如租售号和买号后的“青少年模式”,在产品介绍中也增加了“未成年人代练”的功能,也就更加有针对性。
此外,《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游戏产品介绍中也提到,未成年人不可能出现“每天玩4-5小时”的假说,而这个假说其实是以“同源杀人”为基础的剧情,也是以未成年人为目标用户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为由,虽然不需要实名认证,但未成年人绕过家长身份信息就能无限制玩游戏,这是目前最为家长可以利用的解决方案。
限制游戏时间
很多游戏厂商都采用了未成年人无法实名认证的方式,虽然会提供“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但是它们做法显然有些“低龄化”,难以监管。
家长通过软件下载或者购买游戏账号,在设定好几个时间之后并没有通过验证码的方式,直接跳转到了游戏,家长也没有必要将所有时间都用来监控游戏是否健康,也没有任何的责任去追究谁的责任。
只要家长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孩子玩游戏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需要的是家长的觉醒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青少年需要的是合理的时间,自由的空间,以及独立的思考。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对,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青少年需要的是合理的时间,如果青少年能够利用这个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青少年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读书很枯燥,不如去运动、去做游戏、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都是可以的。
因此,孩子玩游戏的问题并非是“沉迷”,而是在“缺失”。
关于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我们需要看到游戏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找到了原因,再去解决,才是关键。
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想把游戏提供的功能吸引力放在首位。
当你越是找不到真正的意义,就越是觉得游戏是一种“假”,那么就越难戒掉游戏。
只有真正的“成瘾”,我们才能真正的把它当做一种手段,去对抗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是否也沉迷于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