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见玩手机的爸爸孩子懂事了,爸爸孩子懂事了……
爸爸的小男孩,拿着爸爸的手机和电脑打游戏,等爸爸想吃晚饭了,刚上去准备给他买好吃的,却发现爸爸的钱包里面只剩下了一块儿菜饼,而且还有这根菜饼和饮料,爸爸儿子就很疑惑,为什么爸爸和小朋友的爸爸那么穷,不给他买垃圾食品就走不动路了?
看见爸爸没有责怪儿子的意思,小男孩:“爸爸,我只是玩玩而已,我为什么要去买垃圾食品吃呀?”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爸爸:“你真的是因为爸爸没有给你买玩具而感到不开心吗?”
小男孩:“我就是想要爸爸多陪我玩。”
爸爸:“爸爸知道你很喜欢吃这个菜,但是不可以在这里吃,这里需要爸爸/爸爸也没时间陪你去买好吃的,你再这样下去,下次再也不给你买了。”
小男孩:“爸爸,不行吗?”
爸爸:“不行啊,太贵了,这里太贵了,你自己想办法给爸爸/妈妈买,好不好?”
小男孩:“妈妈,我想要那个玩具!”
小男孩被逼急了:“不行,我就要那个玩具!”
爸妈气不打一处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我都是为你好,你还这样对得起我吗?
要知道,你是女孩,要懂得自爱自强自立自强!”
爸爸妈妈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心,是因为他们有虚荣心,也是想让孩子争气,让自己有个好脸面。但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是在爱孩子,却在害了孩子。
在《小欢喜》中,宋倩为了让女儿考上好大学,事无巨细,做出了种种监视,这种做法,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则是在控制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德·卢森堡曾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而青春期孩子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独立”,他们迫切需要父母将自己““当做成人”,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平等地与之相处。
孩子希望自己被尊重,希望父母把他当作“成人”看待,但父母认为孩子不需要这样,或者说,孩子怎么能“听父母的话”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就会采取这种强势方式的原因:先是控制孩子,让他们无条件服从;二是对孩子缺乏耐心,孩子一不听话,家长就开始“炸毛病”,孩子也是有逆反心理的,这就变成了“命令”。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春期的孩子,让家长最为头疼
青春期的孩子,让家长最头疼,其实这是孩子在成长,作为家长的你却不知道,其实这也是孩子叛逆的表现。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都会选择了这三个方式,效果差强人意。
家长不妨试一试,说不定就能给孩子更多的支持,让孩子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1. 改变命令的语气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用命令的语气,比如说“把这件事放这马上去做”,“你是现在去做作业吗?”,这样的语气会让孩子很不舒服,家长也很不开心。
但如果换成这样的语气,比如说“我看到你把衣服扔在了沙发旁边,你是现在去做作业吗?”
这时孩子可能会点头表示同意,并且说我的话会被妈妈理解,妈妈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我的妈妈很重视我的意见,我要把它学好,我要证明给妈妈看。
如果家长总是命令式的语气,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从而就会产生叛逆的行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你是一进门就开始吵,还是不停地在外面喊,让孩子去做作业,孩子只会觉得你很烦,因为他对你的行为很不满意。
另外一种的语气,可能就是命令式的语气,比如说“快点去写作业”,比如说“把这个玩具放回去”,或者说“把这个玩具放回去,这件玩具放回去要放回原位”,这种命令式的语气怎么能让孩子接受呢?
命令式语气会给孩子一种印象,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不听从家长的命令,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叛逆,因为孩子觉得自己才是被尊重的,自己才是有话语权的,而不是被家长所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