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的孩子真的没有救吗?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是一名小学生因为玩手机被爸爸批评后,就赌气离家出走了,等爸爸回家之后,这个孩子对警察爸爸说:“
警察叔叔,他们来了,我没玩手机!”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结果爸爸说:“还好不是在说,他们只是想让我玩手机,平时上班忙,哪有时间。”
然后爸爸把孩子关到门外,要么在外面玩游戏,要么跟外面的人聊天。
就算孩子上厕所去了,也没听到回应。
孩子哭了,爸爸狠狠心:“你要是再玩手机,我就把网断了。”
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爸爸就会把手机给他。
结果,没有玩手机的时候,孩子更加肆无忌惮地在一旁玩。
晚上爸爸回到家,还是会因为儿子不写作业而大发雷霆。
02
手机游戏的魔力,真是太让人叹服了。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得不说手机的危害确实大。
不仅影响孩子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2017年5月17岁的韩国明星杨痴迷上网,为了游戏,和家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其先后两次暴力事件进行了调查研究。
发现他第一次挨打挨揍,是在国庆节。
杨杨先生趁全家人睡着的时候,将床上的气关起来,拿起床边的衣架,朝着儿子的屁股啪啪啪啪打了过去。
看见打脸的杨先生,儿子更是气得直哆嗦。
看见打屁股,杨先生转身就往屁股上去打,一边下手一边狠狠地打儿子的屁股。
从杨先生的反应来看,杨先生根本没有打孩子,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更加“粗暴”的方式——
打屁股。
“下手”对“部位”有伤害
这种对打屁股的伤害,以前是不多的。
但现在,不打孩子,已经成为一些家长的共识。
因为孩子不听话,动辄就打一顿,有时候还是会让自己很没面子。
不过,这样暴力的方式,真的有效吗?
在过去30年的互联网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受过教育的人们越来越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用这种暴力的方式也在不断地被孩子所接受。
正如上文提到的,这位父亲用的方式,所带来的后果,比打骂孩子更可怕。
打骂孩子,虽然短时间内有效,却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美国国家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
那些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出现性格极端叛逆的情况的几率比那些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高出5倍。
而那些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出现性格极端叛逆的概率甚至比那些不挨打的孩子高出5倍。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总是打骂孩子,孩子一做错事就对孩子打骂。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宋倩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单亲妈妈,对女儿乔英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得非常周到。
为了让英子考上好大学,每天跟孩子挤在一起吃饭、学习、睡觉,英子想要参加艺考,但是宋倩坚决不同意,最终还是让英子患上了抑郁症。
后来宋倩的儿子离家出走了,英子也在妈妈唠叨中离家出走了,最后在火车站找到了女儿。
有句话说:“父母的唠叨,是一种负能量的语言。”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对孩子来说,他们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就是父母。
父母的唠叨,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董碧华在一期节目中说过:“你一直对孩子说:‘你要努力,要快乐。但你常说的这些话,可能会在他的脑海里,萦绕始终,甚至会成为他一生的挥之不去的噩梦。’”
董碧华发现自己孩子总是喜欢拖拉着不去做一些事情,催促着孩子去完成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