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被骗显示普通充值10元
朋友打电话给我,刚问就要付费了。原来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骗父母了。
按照主播的提示,他孩子在手机APP上注册了一款手游账号,进入了这款游戏的游戏体验。在充值过程中,他找到了一个给他微信的公众号,里面也发布了10多个免费的游戏功能,同时有10个可以听,每个人要都有密码。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虽然平时孩子玩游戏也很认真,但是在支付的过程中,孩子还不小心就被骗了20元。并且这次转账也是以输入密码为由,孩子用指纹支付了好几次,一直都是隔着二维码玩。
8月17日晚上9点40多,孩子玩了一个小时游戏,发现支付宝密码是需要输入密码才可以继续交易,这才停止了充值。后来又发现支付宝密码被儿子知道了,这才让家长承认错误,把孩子管控起来。
不仅如此,还将绑定的银行卡绑定了银行卡,并且这个孩子还用父母的钱支付了几个月工资。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尤其在疫情期间,孩子沉迷游戏,让很多家长焦头烂额。
8岁的孩子,玩王者荣耀游戏上瘾,爸爸不让玩,孩子就偷偷地玩。
爸爸还经常玩吃鸡,孩子玩了一个通宵,早上起来就会发现自己的积分还有很多,偷偷地拿到了爸爸的积分。
孩子看到了一个小游戏,问爸爸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爸爸说因为这个游戏很好玩,所以也想玩。
平时也因为这个游戏,父子俩几乎都不交流。
有一次,李妈妈要出门买菜,叮嘱儿子不能玩手机,结果儿子说了一句话,让李妈妈很意外。
她听儿子说,有一天他们竟然能见面,才发现原来,之前儿子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玩游戏,有一天他和弟弟吵架了,但是没有攻击对方,他们就走到一起去玩游戏了。
李妈妈后来回来问儿子,他儿子说感觉到他和弟弟有点不一样了。
结果儿子回来说,弟弟在家里跟他相处得不错,他俩也可以心平气和地相处。
李妈妈说,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的不良信息,但是儿子并没有把这些跟他们的关系联系起来,因为觉得他们俩都是父母,不会沟通。
李妈妈说,这其实也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总是想着控制孩子,孩子越长大越叛逆,越让他们不要干什么,不让他们做什么,他们越不想跟父母在一起。
也许很多父母会觉得很冤,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供他吃穿,不就这么供他上学吗?但是我们倒是会发现,他们这样的“方法”不一定比我们在用的更好用,反而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就觉得这孩子是欠收拾的,是天生的,这种处理方式,其实就是父母在无能,是给孩子制造麻烦,这个过程,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是自我管理的过程。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自身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需要父母自我管理,父母自身的问题,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
第一,父母的焦虑和功利心,让他们没办法去照顾好孩子,没办法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只能接纳,自己的孩子,总是不能被允许。
其实是孩子和自己的内心不一致,那些话就像一条绳子,把自己的孩子牢牢地绑在自己的身上,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样的父母总是怕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好,从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甚至连自己的心态都不允许,不允许孩子存在。
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办法去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也会逐渐地变得胆小,不敢表达自己,因为不想让父母担心,自己也会隐忍。
所以他们不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而只敢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就没有办法去独立,很难有自己的思想,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自己。
心理学里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即心理学里的罗森塔尔效应,它来源于哈佛大学的一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