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玩手机的害处
每个人都知道,手机和电脑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用品,现在的孩子,与父母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他们被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手机,电脑,电脑,电视等非常容易让人上瘾,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危害生活,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孩子抑郁。这与我们前面的许多文章里所说的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呢?
一、规定时间,对犯规有惩罚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第一点、孩子要正常的作息,是精气神保障;
第二点、孩子要正常的饮食,是身体营养保障;
第三点、孩子要正常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第四点、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全家人情绪稳定的保障;
第五点,让孩子有边界地使用手机网络,减少孩子受网络毁三观的游戏、视频、小说等影响从而加重心理问题。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电子书
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包括乔布斯在内,他们都会限制子女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比如禁止他们在非周末晚间使用数码产品,并且周末可以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也很有限。我们认为,孩子玩电子产品,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爸妈可以给孩子规定玩的时间,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玩,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按照规矩来做,慢慢地孩子也会习惯于遵守。
另外,在孩子玩手机时,可以给他讲故事,在孩子听来自带感情色彩的故事时,就会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有好处的。
03 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要玩手机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 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产品“所致。
我们可以跟孩子做一些益智游戏,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吸取到知识,当孩子从电子产品中解脱出来之后,他就不会迷恋手机了。
04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出生前,他们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啥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物体,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当父母在用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便更加强烈。
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而且,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全家人的共同参与,让亲子时间更高效、更有质量。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运动、一起阅读、一起运动、一起做家务,一起参与其中的一些事情。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关怀,而不是用虚拟的网络游戏来满足自己。
用仪式感,带动孩子
有的时候,孩子玩游戏也是一种仪式感。这是孩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亲子游戏。下棋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可以根据每个家庭成员的性格和爱好来约定。但是在和孩子一起下棋的时候,家长可以先做出一些改变。有的孩子喜欢吃独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吃独食。有的孩子不喜欢洗澡,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泡泡机,在泡泡机中玩躲猫猫猫的游戏。孩子对于玩泡泡机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可以用泡泡来打发时间。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躲猫猫猫的游戏,等孩子对泡泡机产生了兴趣后,就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藏得多。孩子赢了,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来,孩子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
7-9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感受,才能理解别人的行为,也能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才能学会听家长的话,在教育问题上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把坏情绪内化成一股暖意
结局可能是孩子长大之后难以控制情绪,容易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