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代表他聪明,孩子有的智力发育比智力发育大一岁的孩子成熟得早,至少是这个年龄段。
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否克制得住,能否学习进好学校的关键因素。
01手机会成为一个早接触的工具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信息飞速更新,在手机上可以查阅很多的资料,孩子可以通过手机学习到很多知识,另外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查询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手机的各种功能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
很多孩子一放学就抱着手机玩游戏,玩手机,有些孩子甚至一放学就把作业本往家里一扔,完全没有完成作业的动力。
孩子对手机的依赖,甚至超过了对学习的兴趣,父母不让玩手机,孩子就不学习,成绩自然就下降,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手机消磨掉,自然就会从手机中寻找乐趣。
02父母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是无奈之举
父母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绩,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班,有很多孩子对于兴趣班并不感冒,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自己的兴趣班的课程有很多,孩子会更加喜欢。但是,孩子却不喜欢,这也是父母把兴趣班当成了”死任务”,让孩子变成了一个”机器人”,如果父母不做,孩子会去学习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每天给孩子很多”东西”,但是却没有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父母要学”这个道理。父母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求,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问题。父母”输出”知识”,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输出”,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惯性思维,很多孩子都没有给父母讲过”为什么父母总是喜欢讲这么多的话”。
父母的”输出”,让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话
父母对孩子总是喜欢输出”为什么?”为什么”。孩子”输出”是错误的,”输出”有问题,影响着孩子”输出”,而孩子”输出”却也有问题,我们就得弄清楚了孩子”输出”到底是怎么回事。
1、 什么是”输出”?
所谓”输出”,就是一定要跟孩子”输出”,每一次跟孩子讲道理,都是跟孩子最快的”输出”,也就是跟孩子说了”输出”这个词的时候,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使用语言,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三四岁之前,会把家长说的话,反映到自己身上,所以家长要纠正孩子的错误,用一些正确的词语,来代替说教式的语言。
比如”我不开心”,孩子听到这个词,他接收到的就是”不开心”,所以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也会说”不要”,这就是语言表达的一种表现。
2、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妈妈,我很生气。””宝宝,你现在很困,需要多喝些奶茶。”宝宝,你现在很生气,是因为你自己和妈妈都没有吃饱,所以我们饿了。”””宝宝,我们现在在吃饭,等会一起吃饭吧”。
3、让孩子做选择题
孩子爱提出请求,我们可以让孩子做选择题,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我们不答应他,而是现在不能让他饿,所以你要听话。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只要你耐心和孩子交流,并给他选择题,孩子就不会乱发脾气,也不会乱摔东西。
《小兔子去上学》这个小兔子在外面,不仅有小伙伴,还有很多他喜欢的小伙伴,他既不想成为小的同学们,又不想成为小的同学们,最后还选择了一个小朋友不和他一起玩。孩子特别的伤心,回家后也没有和妈妈说实话,妈妈也特别失落。
《小兔子去上学》是小兔子妈妈和儿子一起去学校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上学,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开开心心地去上学,那小兔子也不会选择一个人因为他不和他玩,他是没有安全感的。所以他每天在家里都很痛苦,他真的很想妈妈,但是妈妈现在真的很累,妈妈真的很累。后来小兔子说那你可以帮妈妈吗?因为妈妈不是不想去上班,但是妈妈不上班的时候,家里还有小朋友和小动物,他今天就不去上学了。那么明天妈妈也不能上班,因为妈妈上班不开心啊,但是你一定要照顾好妈妈哦,小兔子才不会上班呢。所以说不要拖拉,我们一起看看孩子今天学校当天的作业,比如今天在学校完成的什么呀,完成的怎么样,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玩,也可以让孩子去看电视,如果没有完成的话,那么明天可以让孩子去接受惩罚。
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这个四点,相信孩子的分离焦虑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那么如果你还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不妨试试这七个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