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孩子不玩手机的文言文翻译:
“孩子都有叛逆期,青春期又是个敏感时期,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用文明的语言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同时也伤害了别人。”
“我儿子现在叛逆很严重, 想要他放下手机就跟他急。”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我女儿天天捧着手机玩,越看越上瘾,我硬是不让她碰手机,怎么就不行?”
“……”还有更多家长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而这场争论也从原来的“不让玩手机,就不去学校”,变成了“你别想玩手机,去写作业”
“玩手机,就知道玩手机,作业写不完,不让看电视”
………………………
教育专家兰海说:
“如果爸爸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做什么呢?他们通常就是偷偷玩手机。”
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爸爸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就做什么?
他们干脆把手机、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全部锁起来,一个人在家里面玩。
他们往往这样做,结果会导致孩子玩手机、平板电脑成瘾。
爸爸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却越玩越上瘾,甚至为了不吃饭,直接把饭盒丢到地上,饭也不吃。
当爸爸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孩子偏偏要玩,明明自己饱了,饭也不吃,就想着省事。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出现偷鸡摸狗的行为。
小时候,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就会做一些“乖孩子”。
那时候,父母的初衷就是要让孩子听话,所以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来逼迫孩子听话。
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听话”上。
这样的孩子,在小时候,往往会表现得特别乖巧。
因为他们认为,一旦自己发出命令,父母就会无条件地服从。
等到孩子长大后,他们会完全不同程度地服从他人的命令。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
视频中,孩子一边听话,一边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
看到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结果,孩子的妈妈立刻坐不住了,她想:这个孩子怎么可以这么不听话呢?
于是,她就直接对着孩子一顿吼:你是不是没有按照我的想法来?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结果,孩子真的按照妈妈的要求做了,妈妈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问题,而是更加生气了,最后,孩子还是按照妈妈的命令行事。
最后,在育儿中,妈妈们总是听到很多宝妈抱怨孩子不听话,却很少有妈妈反思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什么是超限效应?
简单来讲,就是当我们说的话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孩子就会出现逆反心理,拒绝接受。
为什么说“超限效应”会带来“超限效应”?
在教育上,这种唠叨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孩子一种错误的暗示。
这种效应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会重复使用一遍的一遍,这是一种自我强化。
孩子对于所做的事情失去兴趣,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不够好,这种时候,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让孩子对于自己的行为产生错误的认知。
而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提醒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对于家长的话形成免疫力,增加了逆反心理。
因为孩子觉得父母的提醒和劝导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去完成父母的要求,在孩子的心理活动中,“自己不想做好的事情可以推给父母”是一种懒惰的心理,是父母“说什么就不做什么”的体现。
所以父母的催促和提醒,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的督促下被催促着,很没有自我,让孩子更加的消极怠慢。
孩子的磨蹭,主要原因有哪些?
父母的催促,使得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掉了
当父母看到孩子磨蹭时,会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是说出“你真笨”、“你做什么都做不好”
这样的否定性话语,很容易让孩子内心生出怀疑、否定自己的念头,
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做什么都做不好,从而不敢尝试,不敢主动地学习。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催促孩子,那么孩子内心的压力和挫败感就会因此而得到释放,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越是父母催促孩子,孩子越是无法按照父母的意愿行动,父母对孩子吼叫越是一种消耗孩子斗志的暴力行为,孩子对学习这件事的兴趣被压制,就更加无心学习了。
2. 孩子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
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学习跟父母产生了严重的对抗,他们认为父母只会用言语去催促孩子学习,让孩子做这做那。
可是家长越是这样,孩子就越是反感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反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