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偷玩手机怎么办?
12岁孩子偷看家长银行卡的短信,气急之下从17层纵身一跃……
一名13岁孩子偷看爸爸银行卡,花掉300多万元。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事发前几天,发现银行卡的“瘪”掉在了衣服里,孩子瞒着家人打游戏。
好在这几天,爸爸终于想起了手机的支付密码,终于意识到自己玩游戏,于是马上将钱退回来,没想到小涵一见到爸爸就开始偷改密码。
没办法,只好交给他了。
没想到,把钱转给爸爸的爸爸,不仅自己没有退路,反而要求小涵退款。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
“熊孩子”这种情况,算是轻的了,只要找个人,根本就不管什么原因,也根本管不了。
“放假”,玩游戏、打赏主播、网购,一样都来。
真的是孩子出了问题,怪家长没有教育好。
反而是家长处理得好,管得严,孩子才有机会犯错。
大家可以理解为:
那些“看到”孩子玩游戏、上网、偷着玩的家长,可以给他们讲讲《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读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类的基本常识。
而不是说,在家里不让孩子玩游戏,在家里也不让孩子看电视。
事实上,沉迷于游戏的孩子,不止是一两个,有很多。
因为他们在家里没有存在感。
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游戏外面的世界,孩子就进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沉迷于游戏,感到焦虑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孩子,也没有去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父母们只看到孩子沉迷于游戏的表象,却没有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
甚至还把孩子当成了学习机器。
02
电子游戏让孩子们有了网瘾,沉迷其中,对孩子们的伤害是巨大的。
首先是对大脑的伤害,过度沉迷游戏会影响大脑发育。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18个月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2-3岁的孩子,每天接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小时。
3-6岁的孩子,每天接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2小时。
千万不要让电子产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暑假里,陪孩子过一个能激发孩子大脑潜能的愉快童年。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不仅要玩,还要懂得学习。
▼
前两天人民日报曾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个1岁半的孩子和妈妈坐在路边吃早饭。
而妈妈正在做饭,孩子在旁边玩耍。
这位妈妈做着手中的活计,全程陪在孩子身边,为了不打扰到邻居工作,还让孩子给自己盛饭。
网友看了视频后,纷纷表示:
简直就是妈妈的翻版!
玩手机的孩子,就连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感也会因为玩手机而丧失。
手机里的世界之所以会吸引孩子,往往是因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
1、短暂的快乐
手机里的游戏是快速的、及时的反馈,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会得到及时的奖励。
而学习没有反馈机制,孩子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没有动力。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能得到的反馈较少,那么他就会去找其他的渠道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当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时候,他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所以他就去游戏中去寻找。
2、寻找快乐
游戏是一个把复杂事物条理化的产物,游戏会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不断地挑战,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在游戏中,只要你操作简单的事情,无论你有多么完美,都会得到鼓励,也会有奖励。
孩子在游戏中,只要你每一次做对了,就会得到正向的反馈,反之亦然。
那如果父母平时没有多关心孩子,孩子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比如:
不按时起床;
没有时间观念,比如:玩游戏就是玩物丧志;
遇到难题就退缩,比如:我不想上兴趣班,我的兴趣班都是死记硬背的!
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样,但其实这些评价都是存在的,孩子的能力才是超乎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