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安全教育
家长们还有什么“急”
请在悲剧发生后及时向当事人和家长告知相关防情知识,以免悲剧重演。对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日常的角度来讲解一下,为什么要做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有哪些具体的细则?如何让家长和学校有效监管?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8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这在2020年9月起,很多学校和家长就落实了这个要求,但是并未起到很好的效果。2021年9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8月26日,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如何管理手机网络游戏”的公开审理,就此,记者一方面向游戏平台了解到,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方面的举措有了明显进步,约法三章的基本原则就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愿发生性关系”,同时,另一方面,此次游戏中,参与者采用协商的方法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如果和家长商量同意,网游之间的“防沉迷”措施是可以被“形同虚设”的。
第二,在限制游戏时长和内容方面,在规定“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未满8周岁不得超过60分钟”等条款规定中,存在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购买网络游戏类商品”等内容。
第三,在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限制游戏充值金额等方面,网易规定,凡是有关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禁止在游戏内消费。而在2021年,网易推出了严格限制游戏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提醒其父母只能在晚上9点后才可以开始玩。这一标准规定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赞成。
然而,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部分游戏企业在防沉迷政策落实后会进行身份认证,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通过他人身份信息绕开系统。记者查到的实名认证过后发现,有些认证过后便表示“不需要”,甚至有些未成年人还会边玩游戏边进行身份信息突破。
小编认为,“防沉迷”新规是否会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
据记者调查,目前“主要矛盾”仍在进一步。一方面,部分游戏企业担心未成年人在网上会受到不良影响,编造一些不适龄不适宜的谎言,从而误导成年人。另一方面,部分游戏企业担心违反法律,通过各种手段引诱未成年人注册,甚至提供充值消费服务等。
在北京市海淀区“莎姐亲子乐园”里,有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莎姐的引导下进行游戏充值行为。这个小女孩在游戏过程中用了爸爸的账号,结果多次充值之后,出现了大量的退款申诉,花费近万元。
而这些维权的渠道都指向了“防沉迷”,这其中最直接的“防沉迷系统”是以身份证为基础的防沉迷系统,并未对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进行严格限制,在未登录游戏时,“防沉迷系统”便派人上阵,拦截了孩子们的登录。
但这些防沉迷系统在现实中也并不奏效。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认知、语言能力都相对较弱,防沉迷系统也没能做到百分之百精准。
虽然短视频平台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进行了严格规定,但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并没有想要将孩子们沉迷于此的责任倒置,
只是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限制,只能从软件开发、儿童身份认证等多方面入手,这其实和防沉迷系统没有什么关系。
防沉迷系统是怎么运作的呢?
主要靠技术手段。
模块的拆解:
未成年人账号限制
在各大平台上的游戏账号限制与管理,主要靠谱的平台可以进行限制。
实际上,记者对于各大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并非是没有限制,只不过是需在平台上直接点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