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进了门看到孩子玩手机,很生气,一把夺过手机,
“怎么回事,你看手机多长时间没拿?”
孩子就一边哭一边摔东西,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妈妈也气得崩溃,手疾眼快地拉起孩子,
但孩子继续大喊大叫。
直到妈妈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但妈妈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而此时的孩子,依然大声责骂妈妈,
“你为什么不给我玩手机?你知道你为什么老是玩手机?”
孩子在妈妈毫无顾忌大声责骂时,歇斯底里大哭,在地撕扯着桌子。
妈妈依然保持冷静,面无表情地说:
“你这样这样不对,这样不好,这样不好,你回来了,我怎么收拾你。
而且,还学会了察言观色,变着花样的来,用实际行动来表达。
那么你觉得这次妈妈的态度对吗?
你怎么才能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点点的改过来呢?”
孩子说:
“我要玩手机!”
“你必须把这件事做好!”
这就是采用“批评、训斥和威胁”的方式,使孩子认同自己的做法,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
从表面上看,这个妈妈看起来很开明,实际上是给孩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在我们看来,你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如果你不听我的话,你的所有要求都不会得到满足。
这样的妈妈看似讲道理,其实是在推卸责任。
她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孩子。
04 把孩子当成人,不要把自己当成犯错的“小孩”
这是大部分父母的通病,他们往往在自己没有看清事实之前,用自己的思维去认识孩子,认为孩子就是应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这种习惯性的想法,会让孩子认为,只要我想怎么做,我就可以怎么做。
每当孩子做错事,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就用惩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样的结果是,孩子犯错后不仅不会承担自己的错误带来的后果,还会出现顶嘴的情况,那孩子就会下意识地为自己辩解,避免惩罚自己。
对孩子来说,犯错后要及时纠正错误,才能更好地进步,孩子才能更加自信,才会敢于去尝试和挑战父母的权威。
三、以身作则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在节目中说过: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父母用言行去引导,做孩子的榜样。
而不是要求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只希望孩子自己能成为怎样的人。
正如李玫瑾教授说的:“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希望孩子成绩优异,却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害怕孩子落下功课;想孩子变成“小杠精”,让孩子懂事听话,却把孩子害怕成“白眼狼”;想孩子成才,却把孩子培养成“小眼镜”。
或许,给孩子一部手机,反而成就了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部手机,如何毁掉一个孩子?
前不久,四川成都49岁的张女士在10岁的儿子张女士身上发现了一部手机,之后张女士向报警求助,因为张女士是单亲家庭,她在儿子10岁的时候就把手机给了儿子。
张女士告诉对方,手机可以方便联系到孩子,而且手机作为便于联系到孩子的工具,家长也可以放心让孩子使用。
张女士还告诉网友,手机平时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够查询家长的微信和QQ。
可孩子却偷偷的拿走了妈妈的钱,张女士认为是孩子不懂事,没收了孩子的手机。
直到有一次,张女士带着孩子出门买菜,路过一家店,因为没有孩子的同意,张女士将孩子的手机交给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己拿着手机进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