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成绩落后,让不少家长头疼,许多家长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会给孩子设置手机时间,可是效果如何,真的没有办法让孩子的成绩上升吗?
01
为了纠正孩子玩手机的不良习惯,资深班主任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01玩手机不是病,但不能痴迷上瘾
在学生时代,孩子之所以痴迷手机,多半是因为无聊或者没事就“机”。
乐乐是个小男孩,家里有个4岁的儿子,他爸爸经常玩手机,到了晚上还要玩,乐乐爷爷奶奶拗不过,就让他们尽量少玩,但乐乐爸爸并没有向着做,这也让乐乐爸爸很是苦恼。
家里有一个爱玩游戏的孩子,父母一定得要知道,孩子沉迷游戏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在呼朋引伴有社交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乐乐爸爸说,自从乐乐小学四年级开始,乐乐爸爸就尽量少玩手机了,甚至偶尔有时候看到儿子在玩游戏,还会主动凑过去看看。
乐乐爸爸当初答应让孩子玩游戏,他刚开始玩了一会就拒绝了,但每次都要紧凑起来,才玩了一会。可乐乐爸爸虽然会训斥乐乐,但有时也会说一下他,没想到乐乐反而大哭起来,还带着小头朝爸爸大声喊叫。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中都会经常出现。只要家长一说话,孩子就立刻反驳,甚至还有一点“顶嘴”的行为。
前段时间,朋友乐乐在小区的游乐场玩耍时,看到了一名5岁的小男孩,明明妈妈在玩游戏,却和儿子说:“今天我们一起去滑滑梯吧!”
结果儿子眼睛里有东西,就站在旁边不肯走了。
乐乐爸爸一把将孩子抱了起来,命令:“你什么时候过来跟我一起玩啊!”
乐乐转身去了自己的游乐场,可是却发现自己的妈妈,还在一旁玩手机。
乐乐听了妈妈的话,对妈妈说:“我好像一只被关进笼子里的小鸟负重前行的鸟。”
妈妈对孩子说:“你怎么能够做到这样一个遵守承诺呢?你如果做到了就给你奖励。”
一句话瞬间让孩子知道了,原来妈妈的承诺在我的心坎里,为了让我变得更好,我决定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去帮助更好的人。
3、父母双方共同努力,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对于乐乐在玩手机上的不良行为,不同的家庭教育有什么样的区别呢?父母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来引导乐乐。
首先,父母要学会言传身教。
乐乐看到父母每天都窝在家里玩手机,她自然也想玩,于是就模仿父母的样子,在手机的时间上面也不节制,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要玩手机,长时间如此,导致乐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
其次,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一定的适度。
父母对孩子应该有一定的爱,但不能过分的爱,适度的爱会给孩子一种很大的压力,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不爱自己的,这样的话,孩子的情绪也会变得越来越差。
再次,父母要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喜欢用命令式的语气来让孩子做事,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被尊重,甚至变得很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所以,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要有一定的耐心,这样孩子才会听得进父母的劝告,愿意和父母交流。
最后,让孩子学会倾听。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够耐心的听孩子说话。这就导致了孩子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和想法表达出来,孩子的想法也会比较难听。
因为这也会让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时候显得很不愿意,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想法隐藏起来。
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表现得过于强势,要尽量给孩子做出表率。这样,孩子才能听懂父母的教导,给予父母一定的尊重。
四、如何做到与孩子沟通?
家长与孩子之间,其实并不是缺少交流,而是缺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