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因孩子只顾玩手机,却没能注意到这起“果”!
这两天,大姑姐家迎来了外甥女秋季新学期的开学,同时赶上了中秋节也是在表姐这边的一个季节,表姐一直都是双职工家庭,一大家子一个人带着,尤其是爷爷奶奶。表姐在家闲得无聊便把大姑姐送回了娘家,在婆家呢,她们没啥话题,就是照顾外甥女吃,陪外甥女读书,其实这个孩子是不幸的,她的姐姐是一个除了学习以外,另外爱好颇为广泛的女人,她是一个自律沉稳的人,话虽然直白,但是却给不少人带来了启发。
今天一大早,小侄女放学回到家里,表姐赶紧跟弟弟、小侄女道了歉,说自己很爱学习,放学后就一直在看书,一直坚持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还跟我说“妈妈,我上课时总是走神,看见有东西就要玩,姐姐我就跟着上课了,可是上课也是要听讲的,我也只能做到十一二点。我就觉得,好好学习也要努力,可是为什么我就是学不好呢?”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表姐也很纳闷儿,小侄女原来那么爱学习,怎么就厌学了呢?
表姐说,小侄女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她的表姐虽然是个数学老师,但是平时不言一语地跟小侄女说:“老师说你数学成绩好,可是太粗心了,总是改不了成绩。”
可是小侄女从来不放在心上,后来表姐问了才知道,原来表姐的数学成绩一直稳居在年级前三名,而且有一次表姐的数学考试成绩就考了班级第三名。
表姐本以为孩子自己会很高兴,但是没想到孩子却特别不高兴,当孩子坐在书桌前的时候,表姐还在一旁不停地催促孩子学习,孩子一边不耐烦一边玩着手机。
这下孩子特别着急,可是身体又恢复不起来,后来表姐又帮孩子去补习了,结果成绩反而越来越差。
其实孩子这种行为不是没有道理,成绩好坏也是要分情况的,虽然孩子的智商不高,但是脑子里装的知识总是很多的。
如果孩子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完成作业,那么家长可以让孩子先完成一些作业,
巩固基础知识,避免第二天老师批评他了,所以才会更加讨厌老师的授课方式。
4、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当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时,很容易就会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很没劲,觉得老师上课太严厉,很死板,对于刚学过的知识点不知道如何下手,没有得到融会贯通,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在以后学习的时候自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最终导致出现厌学的问题。
面对孩子厌学的问题,只有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才能知道如何解决。家长只有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重回校园。
二、孩子厌学的原因是什么
1、父母期望过高
《小欢喜》中的英子是妈妈理想中的女儿,但是由于母亲的高压政策,最终导致英子产生了严重的抑郁症,差点跳海自杀。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父母希望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就对孩子严厉要求过高,施加压力,导致孩子不堪重负。
2、没有兴趣爱好
孩子学习之余,父母又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兴趣爱好上,孩子的时间都被兴趣爱好占用了,自然时间就少了,从而就会导致孩子没心思学习,不想学习。
3、压力过大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所以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会非常严格,并且很少让孩子休息。有父母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孩子的心理、身体、生活、学习能力是在不断的被父母这种教育方式所限制,甚至还因此被父母施加压力,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逐渐减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会逐渐丧失,成绩也就会慢慢下降,家长不希望孩子也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4、父母过高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并且这种期望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努力学习的压力,他们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