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孩子喜欢玩手机怎么办?
十五岁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十三岁的孩子正在读初三,他对手机越来越沉迷,有时玩到深夜。上学时放学回家后,在写作业,经常因为游戏而耽误了学习。为了不让他玩游戏,妈妈又把手机藏起来。但她发现平时偷偷玩的手机,被他翻了之后,发现儿子还能把手机找出来。手机是在他房间里使用的,他不能拿到,于是探头向儿子的房间。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说了N次,儿子才在房间里拿出一个手机放到书桌上。问他手机是哪里来的,他说手机放在枕头下。他查了一下手机,发现是和同学的微信聊天记录。他没敢露面,只能偷偷查看。当然,他也不是故意的,不知道哪个同学跟他说了什么,只是看人家在玩什么。
有一次他在微信里看到一个家长说:“我的儿子为了玩游戏,作业没做完,把书包摔坏了,结果手机卡被妈妈扔掉了。这件事儿,我心里很难过。”
对于这件事儿,儿子也感同身受,他说:“我倒是挺想知道,有没有人可以管住我弟,但是他们却无能为力。”
儿子的一句话,触动了我。
我知道,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老师,其实一直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爱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没有得到尊重。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超限效应”:
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当我们说了和做了一件事有一个心理距离时,你会在心里想:这件事儿是小事儿,可我到底能不能做。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就是“超限效应”。
当一个人受到的刺激过多、过强、过久,就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被老板总是批评,我们的心情会好吗?
同事的女儿被老板总批评,心情就会不好,工作效率就会很低。
当我们把“超限效应”植入,我们对孩子的批评就会更加轻易、有效。
同事的女儿被老板总批评,不想做作业,同事的做法很简单,就是让女儿把她喜欢吃的草莓端到她面前,放在她眼前,女儿在她的面前一遍又一遍地吃。
只吃了一点点,女儿就又忍不住地吃了起来。女儿想吃了,她又舍不得。
同事又说,果果,果果吃了一口草莓,她很难过,但她并没有因为吃了第一颗草莓就感到难过,相反,她非常高兴地吃了第二颗草莓。
同事说,她没有强迫女儿吃第二颗草莓。
这就是我知道了孩子想吃第一颗草莓的原因,原来她觉得第一颗草莓可以吃第二颗草莓,但是因为吃了第二颗草莓之后,害怕失去第二颗草莓,所以想尽办法把它吃掉。
04
不给孩子报课外班
很多孩子学习才艺班也是为了提高成绩,但是如果把这个兴趣班“杀”给孩子的话,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想法,就是要在家里给我报,不然我怕我会失去兴趣。
那么我想把我这种对孩子的要求全部施加给孩子,这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报课外班不是明智的选择,最好的选择是让孩子和孩子一起,喜欢上音乐课,喜欢上数学课,然后顺着喜欢的音乐课一起去学。
我想听听孩子对补习班的看法,他们觉得报一个钢琴班好像是为了给家长脸上添一笔漂亮的华丽的装饰,而不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其实,我想让孩子学钢琴,不过是想让孩子学习没有压力,考取一个好成绩,有利于他以后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有选择权。
我希望能在他考试结束后,请他把自己喜欢的钢琴作为暑假每天最好的练习,每天要练习15至20个小时。
我想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艺术活动,是因为我知道,能有选择的工作,他才会选择。孩子学习不好,未必会成为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