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如何教育孩子不玩手机?
中国人民大学 李玫瑾
作者 | 李点点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放暑假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玩手机。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的。
一到寒假的时候,孩子和父母都放下手机,有些孩子则是去图书馆看书,晚上也是在补习班,有时周末甚至会带着父母出去玩。
手机中的游戏,琳琳对于孩子来说既有趣又有趣。
我常在 我家小孩面前,夸她玩手机的样子,特别可爱,现在想给她看,她就会凑过来,当然她会乖乖的,如果闹情绪,就给她看,这样大人也好哄,小孩也容易接受。
那手机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呢?
其实,最直接的危害是眼睛。
2、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因为孩子们的骨骼发育还没有完全定型,眼睛还处于一个生长发育阶段,长期使用手机会伤害孩子的视力。
由于手机屏幕的图案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导致孩子近视眼。
长时间盯着屏幕,对孩子的眼睛有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孩子的视力会下降,年龄越小,甚至会引起近视。
而且有些孩子,因为长期沉迷于手机,孩子会过度依赖手机,对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笨。
3、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记得去年回老家,在饭桌上偶遇一对母子。
孩子正读小学四年级,平时很机灵,成绩名列前茅。
妈妈一直对孩子寄予厚望,想着孩子小学时学习成绩好,将来上了重点高中,孩子成绩也不会差。
可妈妈的“苦心”,孩子却不领情。
当妈妈问孩子怎么样?孩子回答:“再不好好学习就给我去当乞丐。”
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后,想让孩子继续保持优秀,妈妈自然是支持的。
孩子有苦恼,妈妈也有心疼,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就是好事。
可妈妈的话,让孩子听进去,就变成了一种压力,觉得很累,想逃避学习。
那孩子会努力学习吗?孩子会认真学习吗?孩子不会。
孩子会不想学习,和妈妈的期待是相反的,那孩子就会很痛苦,因为妈妈期望值过高,又是负面的。
在心理学里,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容易让人产生被动行为。
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明白,你是孩子的引路人,你的焦虑是你的敌人,你的要求是孩子前进的动力,而不是驱使孩子厌学。
妈妈要明白,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父母的晴雨表和愿望,而是自己的晴雨表和晴雨表。
当孩子在学习中出现厌学时,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在给孩子制造痛苦。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引导孩子呢?
有人会说,我自己对孩子很严格,孩子做得不如意,就严厉批评,孩子做得不好时,就揍一顿。
其实,家长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
其实,父母的批评,就像一把枪,在给孩子的心上插上了一把钳,父母越严厉,孩子就会越叛逆。
父母越严格,孩子的压力就越大,父母就越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现在,每个阶段,孩子的压力都很大。
孩子到了大学以后,会发现,离开父母,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反而还会遭受批评,内心也变得更加焦虑不安。
到了大学,父母是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才会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严苛的要求。
这时候,孩子的学习动力已经被破坏了,会对学习这件事越来越反感厌恶,最终可能干脆就放弃了。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那样,父母对孩子的严厉的要求,是孩子将来要么任性、要么终身恐惧。
如果在他生命的前十几年,父母对孩子的严厉苛刻,给他的不是无条件的爱,而是不断的指责和羞辱,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甚至会摧毁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