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睡觉爱玩手机会影响睡眠质量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基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家庭、社交和情感支持四个支撑的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将游戏障碍、沉迷网络游戏、精神障碍、心理行为问题等列入精神疾病。
游戏成瘾,它也被称为“游戏障碍”。
表现为长时间地对游戏失去兴趣,继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为了一点小游戏、小视频,自残自残,追求刺激,而且不易辨识社会规则的行为,甚至自虐的行为。
患病率比较高的“游戏障碍”患者,在任何年龄层中都容易被诊断为游戏障碍
,具体表现为游戏成瘾的类型:
1.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即常常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也没有动力去从事日常活动,常常感到紧张、焦虑、担心等等;
2.数码兽焦虑:主要表现为对于信息的“撤回”,在节目中会对于新事物的相关信息非常敏感,担心自己错过或错过一些相关的信息,对于当前的事情变得很敏感;
3.行为问题:出现在幼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如作业问题、被霸凌、没有安全感、没有特定的养育者、亲子关系紧张、分离焦虑等;
4.性行为:在婴幼儿期间遇到意外怀孕、生病或死亡等情况时,出现此类焦虑的情绪;
5.回避行为:因为过度关注个人情绪或短期内攻击性的行为,如在学校遭受欺凌、拒绝上学、遭受霸凌、长期地被责难等等。
如何化解孩子的焦虑?
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焦虑情绪呢?
孩子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孩子本身的性格内向、家庭结构不稳定
有的孩子从小父母就感情不和,经常闹离婚;有的孩子从小父母关系不和,感情不和,经常吵架打架,没有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独处,没有人可以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总是感到孤独寂寞,渴望与人交流,而家长却视而不见,或者视而不见;有的孩子在学校,总是无故找茬,受到同学的排挤,感到非常孤独;有的孩子习惯于否定自我,不被理解,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感觉不到家长的关爱,心里没有其他的家的温暖。而孩子们也非常想逃离家庭,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无人管束,只能通过网络游戏寻找寄托。
一、家庭教育不当,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1、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无心学习,性格暴躁。
有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接触网络游戏,就很容易沉溺其中,严重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从而形成孤僻、逆反心理,甚至会发生一系列悲剧。
2、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的孩子慢慢开始厌学,甚至辍学。
3、经常玩手机,手机游戏成瘾,孩子的成绩不断下滑,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4、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拒绝父母的管教。
5、孩子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育管理,顶嘴、反抗、说谎、早恋、玩手机………………
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都会非常生气,没收手机、打骂孩子,甚至是骂孩子,但是为什么就收效甚微?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上。父母不当的沟通方式,其实是建立在指责和埋怨的基础上的。
指责埋怨和埋怨都不能解决问题,孩子还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吗?显然不能。因此,父母应该学会用鼓励、引导、尊重的态度去和孩子沟通,与孩子平等地交流。父母也应该努力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的想法,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计划,用目标计划去带动孩子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