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岁的孩子玩手机,超过6小时,一周只玩3次。
七岁的孩子一天最多只玩20分钟,一周最多能玩3次。
这么长时间玩手机,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每次他想玩手机,就要被我拒绝,于是孩子就哭着闹着要。
三岁的孩子,家长每天还能满足他的要求,现在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孩子和父母不亲近,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孩子对父母的耐心都是有限的,每天都是用妈妈的手机,一会儿玩下游戏,一会儿在妈妈这里看一下动画,一会儿又和妈妈玩点心,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有十来年,妈妈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满足孩子。
妈妈只能通过生气来控制孩子,不想让孩子玩手机了。
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很多家长的情绪就非常容易出现失控,爸爸控制不住自己,妈妈控制不住情绪,亲子关系搞得很僵。
当爸爸成为了自己发泄情绪的工具,孩子只看到了妈妈的“失控”,他会有被控制的感觉。
但同时,他也知道,妈妈其实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控制情绪。
只不过,由于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对妈妈来说,这种状态非常不好。
所以,爸爸发泄情绪的方式,基本上是不允许妈妈把情绪发泄出来。
也就是说,他也不会真的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孩子只是想,爸爸妈妈能够看到我的情绪,能够理解我的情绪,能够认同我的情绪,能够去理解我的感受。
这样的孩子,内心才会强大。
04
我为什么在大庭广众之下遇见你?
人在情绪化时,会倾向于回避或抑制或忽略感受。
但是,当你的孩子对你说他要离家出走,或者对你大喊大叫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告诉孩子,“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也能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孩子知道你会焦虑,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要经历的。”
其次,不打击,“你这种表现很好看,妈妈支持你。”
我们必须要告诉孩子,我们知道,无论他怎么表现,这个阶段都是值得被认可的。这个时候的孩子就会用我们的行动,去对抗自己的情绪。
孩子和我们一样,需要有情绪,需要被接纳。
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纳时,他就会释放自己的情绪。
而他也会用一种相对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他的成长。
也许,孩子的焦虑情绪就不会演变成这样。
但是,当孩子开始用激烈的方式表达,比如哭闹、摔东西、大发脾气时,我们能不能一味的压制,或者说,更加小心翼翼,毕竟,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完全无法用语言去拒绝了。
但是,我们是需要先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一样,只有孩子能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和别人、和自己“共情”。
每一个面对孩子焦虑的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不要紧张,紧张也没用,别总是不开心。”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恐惧感比焦虑更加强烈,这种感受堆积在一起,就会变成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父母最好的教养方式,是把焦虑传递给孩子,而不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03
当父母明白焦虑是无法忍受的情绪之后,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允许孩子在试错中成长,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这会让他内心拥有力量。
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焦虑,也许就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不论什么焦虑都可能将我们拉向命运。而这些焦虑就是带给孩子的,也是我们自己的。
其实无论是我们的内心,还是孩子的行为,都是一个承接的过程。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焦虑情绪,其实就是一个承接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情绪的投射,没有必要让别人去猜忌到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