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手机转移孩子注意力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只爱玩游戏?
其实不是的,他们玩的都是一款我们大人喜欢的游戏,他们很感兴趣,一玩就停不下来,当他们游戏结束,他们还要再玩,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说父母要引导孩子多看一些有益的视频,去增加孩子的信息认知,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给他们提供有趣的游戏让他们的大脑得到更多刺激,然后再鼓励孩子去思考,在玩手机的时候多思考,多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痴迷。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他们就会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别人影响的,也就会产生这种认知,反之亦然。
其实,游戏没有那么好玩,但孩子玩的好也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只有我们去和他们搞好关系,才能还原游戏的“真面目”,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而不是整日捧着手机,任由他们在里面玩。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玩游戏,游戏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作用。
因此,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放下手机。
一开始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玩,父母在旁边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第二个关键时期:12岁前。这个时候的孩子,缺乏自制力,父母可以通过家规、规章制度等来约束孩子,必要的时候,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请求,让孩子参与制定一些规则。
第三个关键时期:12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形成自我意识的阶段,父母对于孩子已经实施的教育,不仅要以尊重、商量为主,还要与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理解、尊重、支持、鼓励为主。
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只对孩子进行说教、命令式教育,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孩子成长。如果孩子“逆反”了,就很可能是孩子抑郁症的前期信号。
所以,当孩子出现抑郁症的表现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现状,要理解孩子的抑郁情绪。父母一定要自我反省,而不是自我封闭。
积极面对孩子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总是希望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超出孩子自身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孩子稍有一点小小的失败就会让他内心极度不满,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消极的暗示,不利于身心健康。
所以,父母要试着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信任,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处理好的,那么,孩子就会拥有强大的心理力量。
1. 认可孩子的努力
父母要对孩子多一些认可,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即使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也不要去批评孩子的错误。而是应该表示对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的领悟能力的肯定。
2. 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计划就是有规律的,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只有孩子在制定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鼓励,才能够有积极的动力去完成学习计划。
3.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学会示弱。当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的时候父母要懂得示弱,委婉的告诉孩子自己并不会很累。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并且在父母的照料下孩子才会更加的努力。
3. 鼓励孩子,增强孩子自信
自信心是孩子发展的原动力,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更加自信。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向进行学习,不要被其他同学的优势所影响,只要自己足够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体验到愉悦感,这样更容易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 学会对孩子进行正面鼓励
当孩子处于幼儿园的生活中,父母需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励,比如说孩子能够被老师表扬,那么父母在与老师沟通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多表达孩子的一些积极的情感,并且加上自己的赞扬,孩子也更能够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这样他们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