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再逼孩子不要玩手机。
很多孩子玩手机和玩手机上瘾,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孤独、无聊,或者说看不到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父母应该多多陪伴孩子,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而不是教他沉迷于手机。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了更有意义的快乐,他才不会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手机上,去寻找那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那天,我看到一位妈妈,给儿子做了一道智能手机。
她问儿子,你最喜欢的什么?儿子说,都喜欢跟同学一起玩游戏呀。
这位妈妈说,孩子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玩游戏,其他时间都在学校。
在这之前,这位妈妈从来不给孩子玩游戏,自从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妈妈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玩游戏,甚至威胁孩子说,如果你不把游戏瘾戒掉,你就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购买游戏装备上。
孩子曾跟她说,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手机,如果自己也有,那就更加失去了游戏的乐趣。
尹建莉老师告诉她,凡是孩子自己能想到的办法,她都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很多家长会跟我说,我们以前都是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要民主,现在是说要平等对待孩子。
但是以前不这样做,那是因为孩子小,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默默顺从。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会渐渐地远离父母。这个阶段也是家长和孩子培养“边界感”的关键时期。
如果此时没有给孩子立好规矩,之后孩子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更加变本加厉。
第二个关键时期:7-9岁
“
父母该如何跟孩子相处?
首先,父母要知道为什么孩子到了小学和初中,会变成爱顶嘴的孩子?
这是因为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想脱离父母,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掌控自己的生活。
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想要自己做主了,想要自己做主了。
作为家长,我们要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独立意识和成人的行为,同时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说:“指导式的提问”“尊重”“信任”等。
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参考或建议,但不强求孩子照着我们的想法做。
孩子会在这个阶段体会到自主选择的愉悦,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如果孩子表现得过于强势,反而有可能会因为他自主选择的能力不够强,变得唯唯诺诺诺。
其次,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的管束过于强势,也会让孩子感受到控制,从而形成倔强的性格。
之所以有这么多软硬件、控制欲强的父母,是因为他们在亲子关系中,从来都没有给过孩子一种自主选择的感觉。
这样的孩子,会形成“我不够好,父母会不爱我”的性格,也就是说,他们会在潜意识中认同父母的决定,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力量。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渴望自己被尊重,父母应该适当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比如,当孩子想要某个玩具,可以让他先说完,但是你要给他足够的自主权。
比如,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没有父母陪同,也没有朋友,父母在一边玩手机,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
如果家长可以这样做:
1.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但是,犯错并不意味着孩子做得不好,他需要承担责任,犯错后需要承担后果。
2.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很多父母总是喜欢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在孩子犯错后,故意嘲讽、嘲讽、打击孩子。
甚至,有些家长会威胁、恐吓、训斥孩子,以此来阻止孩子犯错。
这种方式不仅不会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会让孩子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
所以,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被贴上“问题”的标签呢?
1.当孩子做错事时,把“不要脸”换成“可以给我看看吗”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