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每天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其出现注意力涣散、认知不清、脾气暴躁、行为冲动等问题的风险会越高。
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大脑发育,因为这种伤害一旦造成很难逆转,甚至会让孩子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中,游戏障碍被归入精神疾病的范畴。同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又发布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其中有一项“赌博障碍”被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这个认定标准在当时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游戏障碍的一种解释,但也有人认为,这一标准是否与治疗成立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国际疾病分类》(ICD-11版)显示,游戏障碍属于电子产品,是由于一种特殊的疾病——“游戏障碍”所引发的疾病。
网络游戏成瘾也是由于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其生理上瘾。上瘾者会出现脑内多巴胺分泌紊乱等表现。这些症状表现为:
1. 长时间地玩游戏
,会使大脑的某些部位产生高频活动的频率减少,从而导致大脑神经网络游戏的活动水平大幅度降低,进而导致其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诱发他们的焦虑情绪。
2. 造成情绪的恶性循环
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必然会对其身体和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患者一旦产生成瘾的念头,就难以控制,会酿成心理疾病。
3. 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互联网的出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帮助,尤其是有大学生因为自制力差,缺乏情绪管理的管理,会导致其生活状态不佳。另外,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减弱,面对的大学生情绪变化比较大。
4. 心理调节能力差
网络上的匿名用户思维较多,同时也是对自身人格的一种“保护”。随着网络上的匿名需求、人际交往的缺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得到了宣泄,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我意识,有了更多的自制力,甚至产生了“报复性心理”。网络世界之外的虚拟世界也给了他们另一个宣泄的出口。他们可以撒谎、可以通过游戏交流,还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写在纸上,也可以网上吐槽、宣泄。这些都是很好的宣泄途径,让他们在情绪上有一个出口。
5. 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容易使得孩子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很容易影响学习,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就是孩子容易形成极端行为。而孩子的极端行为也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6. 可能会出现心理疾病
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孩子的心理疾病,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疾病。一些孩子会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寻求心理疾病。
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父母应该怎么做?
1. 引导孩子正确的对待网络游戏
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网络游戏,通过适当的游戏,让孩子认识到网络游戏可以玩的很快乐,不只有游戏,还有网络上的许多可以追求成功的项目,而且还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会使孩子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2. 教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网络游戏会影响孩子的某些方面,但是,从我们还是要防止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尤其是在娱乐方面。
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益智类的网络游戏,比如说魔方、拼图,还有一些益智类的棋牌类游戏。
父母和孩子一起培养爱上这些游戏,不但可以增加亲子关系,还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让孩子更加懂得这个世界上除了网络游戏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3.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我一直认为好习惯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做人还是处世都是第一位的,既然决定了以后,就要让孩子从习惯开始,从改变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