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孩子打人不讲理
家长一生气就把手机扔给孩子
孩子说:“你不要让我玩手机,我要看电视。”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家长头头也不抬,满脸的怨气,嘴里还嚷嚷着:“你就知道玩手机!”
孩子这种状态下是非常缺乏自信的。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会很快演变成自卑,缺乏安全感。而这样的孩子还很容易发展为社交恐惧症。
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以为只要自己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行了。却不知这种爱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吃的太多,对心理产生很大的伤害。
记得在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中,陈小明老师的女儿在学校和同学闹了矛盾,被老师批评了。
这时候她的爸爸开导方式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她在爸爸的棍棒下不知所措,随即便开始哭泣,嚎啕大哭。
后来,陈小明老师看到孩子这样的表现,没有动手打她,而是用温和的语气对她说:“你这样做不对,以后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要跟爸爸讲。”
爸爸耐心的安慰了她,她不仅停止了哭泣,还认真的思考为什么爸爸会这样对待自己。
可见,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是需要被理解的,有人愿意听,说明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而这种被理解的感受,会影响到孩子以后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成年后的婚姻观、婚姻观,以及对未来的选择。
01
为什么孩子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不敢对老师的话做出反应?
有时候,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不是因为被同学孤立了,而是因为,自己对方可能是无心的,或者一时冲动伤害了对方。
同样,这也会让孩子们对老师的这句话产生“畏惧感”。
老师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如果自己的语气过于严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受罚”,从而对老师产生反感。
这样的情绪,即使以后进入了社会,也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忍不住想讥讽、讽刺挖苦、批评,那么孩子也会害怕老师,遇到老师是孩子进步的助教,更是在孩子长大的路上迈向成功之路。
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要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可以和任何人发生争执而又不影响别人的人”,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引导孩子向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进,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孩子的优秀,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父母的智慧。而父母与老师的教育,正是一个人最好的诱因。
因此,当孩子出现问题,父母要先反思,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曾对孩子抱着太大的期待,导致孩子在学习上,压力太大,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
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很容易情绪崩溃,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当孩子的成绩不如人意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说:“怎么这么没用,别人能考好,你为什么就不能考好?”
而是应该对孩子说:“你只要比别人有优势,你的人生就会有意义。”
第二个原因,目标过高,执着于考不好的结果。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考生的现实的成绩而不顾考生的现实的成绩而不顾一切。
他们认为考生就是要考好,考不好,就是失败者,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就会产生一种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就会传递给孩子。
有些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期望过高,引起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让他们陷入到焦虑的情绪当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第三个原因,孩子太过追求完美,没有自我约束力。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太过苛刻,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情绪。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样做会限制孩子的自由,会导致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