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午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任弼时
学龄前儿童都会在上学之前进行一定的学习,比如兴趣小课堂,动脑游戏课堂等。
但是家长们会发现,无论哪个阶段把孩子送进班级体中,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动手动脚”,也就是说,孩子们在课堂上不安分,这是怎么了?孩子管不住自己,多半是缺乏了意志力。
弟弟幼儿园小班的时候经常因为上课的问题被老师“请家长”,由于他上课的时候比较好动,听不了一会儿就开始找别的小朋友聊天了,老师提醒过后会好一些,但是没过多久,弟弟就像是忘了一样,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为此,妈妈经常偷偷去幼儿园观望,看看弟弟到底有没有在认真跟着老师上课,完成任务。
许多家长都发现了,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中,尤其是学习的初阶段,他们都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好动,有的是走神,总之都不利于孩子精力的投入。
实际上,这不是孩子自己不想“安分”一些,而是因为“意志力”不够。
一、什么是意志力
意志力指的是一种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力量,人们通常把它视作一种能量。所以,意志力包括下决心的决断力,还有用来感悟理解的感受力,亦或是进行构想的想象力,这些共同构成了“意志力”的内容。
在心理学研究当中,意志力有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引导个体行动的力量,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在这些行动中的行为,二者彼此构成了“静态与动态的转变、结合”。
比如说,当一个人能够当一个人产生完成某件事情的决心时,此时会被认为拥有了意志力,而这个时候的意志力是静态的,其意志力的特性,需要通过他的决心或行动的力度、持久性来体现出来。
由此一来,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志力就变为了动态的意志力。
所以,意志力的产生与强化可以依靠后天的学习与训练完成,它与人的种种精神理解不可分割,能够对个体产生巨大影响。
二、意志力越强的孩子越自律
人的大脑是我们在世界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动力,而意志力则是大脑发挥作用的重要引力,意志力的存在,可以帮助大脑思维高速运转,克服眼前的障碍。
所以说,越意志力强的孩子会表现的更为自律,因为他们对自我大脑及行为的控制力更强。
正如罗伊斯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志力通常是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着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的自律品质,由此而来。
三、如何让孩子养成较强的意志力?
1、主动克服
当意志力应用于积极向上的目标时,他的威力会胜过生活中的陋习。
所以,当孩子出现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做小动作的问题,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这个问题的存在不应该,从思想意识上主动克服,在行为中加以约束,引导孩子不断坚持。
这也是为什么21天习惯养成法会被人推崇,正是因为意志力的不断重复,让行为和思维都变成了一种习惯。
2、下定决心
如果孩子在坚持的时候不断动摇,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所以,在意志力的加强训练里,“决心”的影响力很大,有的人属于“慢性决策者“,他们知道自己不该做,但是迟迟不能做出改变,这不是意志力强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为了让孩子下定决心,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设定目标,规定期限。用坚持增强意志力,再用意志力推动个体行为的持续。
3、树立明确目标
目标的明确目的之一在于,可以让孩子很清晰的看到自己应该做什么。有时孩子也会无奈,表示他们也不想这样,所以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条件与方向,明确的目标就是一种方向。
把制定的计划细节化,不要用“我今天一定要做好”这样的目标,而是“我今天一定要做到30分钟专注写作业”。
空洞的计划总是会给人偷看的借口,明确的安排可以让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标,提高意志力。
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通常是意志力出现了问题,家长早知道早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