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对于约束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我们必须这么做,这绝不是倒行逆施,而是对于孩子的呵护。
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我们成年人利大于弊,但是也并非人人都可以很好的自控,更不用说缺乏自控能力,身体机能就不会很容易反馈疲劳的孩子们了。
很多案例都告诉我们,孩子们很容易沉迷打争霸赛直到凌晨,会花大把的钱去买游戏装备,那种本来应该出现在其他一些事情上的专注、迷恋、爱慕、笑逐颜开,现在却更多的出现在电子产品身上。
当孩子泪流满面地说,我控制不住自己,又不敢告诉父母时,怎么办?
怎么办老师?那一刻我感觉我的心也被扎了。
网上数据统计:王者荣耀的注册用户是2亿,每天在线人数是5千万。20岁以下的玩家占一半以上,其中11-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也就是1亿用户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学生。
那些应该让家长警醒的案例
广州某医院,一位温州的母亲,无意间打断了儿子玩手游,被儿子发飙狂打,只能默默地抱头忍受!这名十来岁的男孩,连续抬脚向自己的妈妈飞踹,短短几秒连踹5脚。
另外一段视频,在公共场所,一个男孩不断踢打母亲,旁边的奶奶试图阻止孙子,但男孩依然我行我素。而这也是因为母亲想阻止男孩玩手游。
还有初二尖子生因为上课玩手机,男生因为上课玩手机,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割腕后跳下17楼。
更有小男孩半夜躲在被窝里玩手机,花费4万多,生物激素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他的妈妈是一位收入相对较少的清洁工……
这些事件是不是真的看起来有些惊悚,但却真的不是耸人听闻!刷爆银行卡,玩到“虚脱”,玩死玩伤的,一抓一大把。
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黑网吧”是迫害孩子的“凶手”,现在智能手机普及,手机游戏产业成为了新时代的“黑网吧”。
游戏设计师们通过对人性的引导,商业社会对于环境的造就,让现在的孩子们眼中看到的是,争霸赛已经无异于奥运会了……
更是有很多高学历人才放弃自己本来的专业转向游戏主播等职业,只为赚钱快!
之前既有报道,2006年内蒙古地区理科高考状元,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则是在北京大学深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毕业后却放弃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去从事游戏主播一职,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09万的关注,新浪微博90万粉丝。
那些面对沉迷手机孩子的家长们
对于手机这个已经成为了生活必备品的东西,我们来看看那些名人富豪们都是什么态度。
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手机帝国,但是2010年时他却说:“我们对孩子在家中使用科技产品进行了限制。”
Ipad之父竟然不让自己的孩子玩ipad!
而2008年马云也表示“饿死也不做游戏”。马云说,“中国本来就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都玩游戏的话,国家将来怎么办?
而我们身边的家长们又是该如何做?
小武妈妈因为孩子沉迷手机,把他手机收缴了。却想不到孩子偷偷借了别人的手机躲起来玩儿。
在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强硬的家长就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软弱的家长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但是无论是这两种哪种做法,其实都是危害巨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发展出自律的精神。
第二种,会让孩子以为发脾气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不懂得合作,称为“被宠坏的孩子”。
限制孩子玩手机,父母应该怎么做?
提供一位妈妈的做法,那就是跟孩子“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
而这种方法,也被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
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有很多。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有参与感,那么孩子完成约定也就更有积极性,成功率更高。
达到了约束孩子玩儿手机的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自律性,以及对于规则的认同意识。
和孩子“约法三章”时的注意事项:
1、约定条款必须要清晰的确定时间节点。
比如:玩手机的提前条件是完成作业,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多久。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孩子更加容易掌握规则。
2、要清楚地说明约定相关的惩罚机制。
少用奖励的方法来鼓励,而要让孩子知道争取到的权力如果做不到会得到惩罚。
3、要把约定广而告之,公开监督。
约定要公开!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关键。尤其是要让孩子很在意的人知道有这样的约定,比如老师、好朋友等等。
4、约定就要协商,不能搞强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有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