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的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造成的。改变自己,孩子才能改变。改变孩子,从改变亲子关系开始。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不要和孩子斗争,试图去征服和控制孩子。在斗争的状态下,情感往往占了上风,掩盖了理智。孩子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他自己的本意,而是有意针对你。他考虑的不是做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是如何让家长难堪,证明你的无能。只要能让家长生气,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家长暴跳如雷,他就胜利了,尽管事后他也非常痛苦。
2.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应该出现的。不用大惊小怪。孩子的问题出现得越早越好,小时候碰到墙上,头上碰一个疙瘩;长大后碰到墙上,就会头破血流;老年时碰到墙上,一下子就碰死了。
当遇到孩子的问题,要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共同打败问题,而不是被问题打败。
3.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试的分数和名次,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比考试更重要的事情。不管孩子考了什么样的分数,要对孩子说:“尽力就好!”高低无所谓,并不重要,孩子尽力了,这才是最重要的。相对于成绩高低和事业成败,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尽人事听天命,只要现在尽力就行,至于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不去预测。到底是什么样的结局,我们也可以不予考虑。
孩子的学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效率比勤奋更重要。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改善学习的效率,而不能纵容和主张假勤奋现象的出现。更不能在孩子貌似用功的假象中得到满足。
4.“你永远是我的孩子,我们永远爱你。家永远是你生活的港湾。不管你考得好还是不好,我们都不会嫌弃你。将来,不管你是得意还是落魄,我们都会无条件接纳、包容你。”给孩子提供强大的情感支持,建立稳固的情感支持系统,这是孩子面对生活磨砺的勇气,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顽强地生活,有韧性地抵抗各种挫折,面对各种诱惑。
5.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相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更在意。孩子只是家长的面子,而是孩子自己的一切。不要替孩子拿主意,更不要替孩子做决定。要有清楚的角色意识,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给孩子分析利弊,提供建议,但是要交代清楚:仅供参考。决定权掌握在你的手里,不管如何决定,我们都坚定地支持你。
凡是他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不要插手干预掣肘,更不要越俎代庖。这是培养孩子做事能力和责任心的重要途径。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也不用让孩子产生自己没有存在感的心理。让他自己做主,必要时家长可以提供帮助。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消极的自我,一个是积极的自我。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动物性和人性的结合体。积极的自我和消极的自我无时不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表现为人的意志品质。如果家长不适当的干预,积极的自我就会消失,两个自我形成合力一致对外。消极自我占了上风。
家长要有明确的意识,尽到自己的责任,既不要越位,也不用缺位。给孩子准备好早饭,陪伴孩子,但不要干预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6、教育孩子,一要调整心态,二要掌握契机,三要选择方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问题,批评之情先要默数七个数,让心情平静下来再说;不要在僵持的状态下说,要选择亲子关系和谐融洽的时候说,孩子向你表达的时候顺势说;根据当时的氛围、情景选择合适的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7.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是日积月累长期形成的,也不用指望一天就能解决,更不能期待毕其功于一役。久久为功,冰消雪融。
8.不用过分依赖老师。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布置的作业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家长一定要尊重老师,但不必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时候老师也有私心,要考虑老师布置这件事的初衷;面对老师的统一要求,要适当调整。老师布置的有些作业可以不做,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需要另外给孩子布置任务。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家长。相对来说,老师只是负责孩子的一段,家长却要负责孩子的一生。
9.不要在背后太多谈论孩子。他只是他自己,不是家长的附属品。父母生了孩子,就有教育抚养孩子的义务,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在亲子关系上,金钱是最不值钱的,时间和情感才是。
家长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别总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面子。因为孩子影响自己的情绪。
10.为无为,行不言之教。这样可以避免过错。在孩子面前,放下颐指气使的臭架子,不要发号施令,要学会倾听。多听听孩子说什么,用肢体语言、语气词表示回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关注他,这就足够了。不要轻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干扰孩子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