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又看手机,作业写完了吗,钢琴练了吗,看看你上次的成绩,还有脸看手机。”
有时还会顺带着“砰”的一声,孩子的手机被摔在地上。
孩子:“烦死了,天天都是这一套,你又摔我手机。”
因此我和爱人经常担忧女儿到了青春期,是不是我们也要开始这种鸡飞狗跳的日子了。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如同六月的天气,情绪说变就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和平相处,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日子,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来自星星的孩子:一位心理学家对青春期教育的建议》(以下简称《来自星星的孩子》)书中,作者从认知行为学的角度全面解读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同时为迷茫的家长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学习和运用的方法。
《来自星星的孩子》作者格雷厄姆·拉姆斯登是英国泽西岛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注册执业心理学家,拥有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基础教育与心理学学位。格雷厄姆同时还是两个儿子的父亲,做了15年的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在那之前曾做过11年的小学教师,有着近30年与青少年以及他们的父母打交道的工作经验。
认知行为治疗(CBT)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不过,除非能够转变内在思维模式,否则从长远来看,很难彻底改变外在的行为。
从CBT的角度来看,个人是这一转变进程的核心,也是做出改变的主要推动力。在家庭方面,CBT有助于重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有助于改善我们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
想要理解和改善我们和青少年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青少年追求的人生价值。
对于青少年而言,这一时期的人生主题是:发现他们是谁,他们想成为谁。实现自我的价值,唤醒对自我的认知。他们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会有各种情绪反应?
在《来自星星的孩子》中,作者格雷厄姆主要从大脑神经和生理周期解读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1、大脑三元模型
人类的大脑是随着年龄不断发展,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区域:顶叶、边缘系统和额叶,也被作者称为大脑的“三元模型”。
顶叶:知觉、学习以及运动协调
额叶:推理、计划、组织和抑制冲动
边缘系统:情绪反应和情绪记忆
顶叶控制了我们的知觉,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边缘系统控制我们的情感,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反应;而额叶则控制着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推理和决策。因为有额叶的存在,我们才不会顺着情绪去做事情,而是经过思考、推理、评估,最终做出合理的决定。
我们常说有些人“喜怒不形于色”、有些人“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除了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过硬,还在于他们的额叶能够迅速的判断形势而做出决策。
正如作者所说:成年人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关键在于额叶是否有能力边缘系统产生的激动情绪。
2、青少年大脑的发展
过了30岁后,偶然熬夜一次,要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完全调整过来。而对于初高中的青少年来说,晚上十二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白天学习效果依然好的惊人。
一些神经学家认为:人类大脑在12岁的时候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
而在这个时候,大脑也进入了塑型期,一方面修剪不需要的部分,另一个方面在强化保留的神经路线。而这个过程,就是髓鞘化——用“髓磷脂”将神经元包裹起来的一个过程。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弗朗西斯·詹森认为:髓鞘化的过程是青少年时期大脑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
髓鞘化保证了灰质细胞之间的连接,并强化了灰质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性能。我们可以将灰质细胞视为大脑中的信息存储库(就像大脑成城里的图书馆、办公室或市政厅)。
无髓鞘的神经元中,灰质细胞传递信号时,就像图书管理员将一封信发往市政厅时使用的是老式方法,由“邮递员”递送。有髓鞘的神经元中,灰质细胞会使用“电子邮件”,嗖!快速高效。
有髓鞘的神经元比无髓鞘的神经元信号更强、更快。在争夺神经优势的竞争中,新生的、有髓鞘的神经元总是胜过那些较弱的或裸露的神经元。在“神经元奥林匹克运动会”中,髓磷脂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药物。
青少年思维反应敏捷,但情绪不稳定、缺少推理和评估,原因在于:边缘系统的髓鞘化,以及额叶没有髓鞘化。
我们知道,成年人在做出决定时,一般经历五个阶段:感官信息、情绪反应、决策、推理和评估、行动;
额叶控制着“推理和评估”步骤,经过正确的推理和现实评估,我们才最终做出合理的判断,进行行动。而青少年因为额叶没有髓鞘化,常常不经历这个阶段,直接行动。
3、生理周期
青春期是人体的第二性征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男生和女生的性激素都会有变化。
荷尔蒙除了会影响他们的外在特征外,也影响他们的情绪——性激素的产生极大的影响这边缘系统,为边缘系统神经传递提供能量,这也导致了青春期孩子的情绪不稳定。
甚至,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生理周期依然影响着自己的情绪,作为一名女性,感触颇深,在生理期快要来临时,总是莫名的想生气,一点就炸的感觉。
更何况是额叶没有髓鞘化的孩子呢。
家长应该如何和青春期孩子沟通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与孩子和平相处,和谐的度过这一段时期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不是帮助孩子规划人生,而是确保孩子为自己创造的世界是一个你能在很大程度上认同并为之自豪的世界。
1、冷静的教养
作者格雷厄姆提供了很多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使用。
然而,无论何种沟通方式,首先要做到的是冷静;唯有冷静,才能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书中关于考试和交朋友的自问自答,直击心灵,简直写出了我的心声。虽然孩子目前只是在幼儿园,但是我的担忧却已经延长到她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长大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例如这段关于考试成绩的自问自答:
问:为什么他们需要好分数?
答: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
问:为什么他们需要得到一份好工作?
答:好工作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份好薪水。
问:为什么他们需要一份好薪水?
答:为了良好的生活水平。
问:为什么他们需要良好的生活水平?
答:为了让他们不至于流落街头。
问:流落街头又怎么样?
答:可能会不愉快,也可能英年早逝。
通过这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看到我们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焦虑,都指向了最坏的情况。
格雷厄姆在书中说:我们的焦虑,都来自急于保护孩子们的安全以及觉得无法控制他们身边潜在的危险。但这种舐犊情深使我们情绪化的时,我们的大脑可能会像青少年的大脑一样情绪失控、失去辨别力。
这段自问自答也很好的帮助我理清了最近的一个纠结:孩子究竟在哪里上小学好,是离家近的普通小学,还是比较远的优质私立小学。
学会管理压力
身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压力,儿童和青少年有他们的烦恼。轻微的压力可以督促我们更好的进步,而过重的压力则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和情绪。
布鲁斯·D·佩里在他的时间和压力的关系中表示:压力如果到达了“恐怖”阶段,我们也将丧失所有的思考能力。
如果把承受能力比喻为水桶,压力比喻为水。每个水桶都有对应的刻度,当超过刻度的时候,水随时都有溢出的风险,正如压力如果超过承受能力时,我们的情绪可能会崩溃。
在应对生活压力和养育孩子的压力时,我们需要确保当水不断的涌入水杯时,有一种方法可以防止水位过高。
正如吉美钦哲仁波切所说“改变道路最快速的方式,是改变目的地”那样,处理压力水桶最好的方式,则是拧开底部的出水口。
作者根据压力的来源、对压力的反应绘制了压力四象限,绝大多数有害的压力属于“高、不想要”区域,同时任何不想要的压力都会填充我们的压力桶。
我们可以根据根据自身的压力,绘制属于自己的压力曲线,在想要和不想要之间,获得压力的平衡。根据这个方法,我绘制了近期自己的压力曲线,明确了近期及长期的烦恼和缓解方式,也确认了事件解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同时,当压力过大时,我可以用右侧“想要”来缓解压力,给压力水桶放一部分水出去,保证水桶不会充满。
而唯有管理好自己的压力,才能够正确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压力,以及引导孩子处理属于他的压力。
3、寻找共赢的沟通方式
很多家庭中,充满了掌控和反抗,我们心理想的是关心孩子,做出来的行为却是控制和威胁。明明是可以好好商量的事情,最终发展的结果却是鸡飞狗跳的争吵。
《小欢喜》中,乔英子的妈妈在她每次见爸爸的时候都发很多个短信问情况;也为了掌控她的行动,在她的卧室安装了一个随时可以监控她写作业的窗子。
所以,最后乔英子得了抑郁症。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每个家庭不懈的追求。沟通分析理论将所有的沟通分为三个层次的模式:家长模式、儿童模式、成人模式。
家长模式认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儿童模式认为我是错的,你是对的;
成人模式认为我是对的,你也是对的。
以家长模式沟通的人经常会咄咄逼人,据理力争,以压倒性的理论和证据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儿童模式则是将控制权让给对方,无条件的认同对方的观点。
无论是家长模式还是儿童模式,都是不平衡的,这样的关系也决定了一方强、一方弱;一方对另一方的掌控,正如乔英子和她的妈妈。
青少年因为髓鞘化和激素的原因,使得他们开始去争夺谈话的控制权,凡是都要求按照自己的要求,或者对家长爱理不理。
之前看过叶一茜发的一段微信对话,她想通过《哪吒》这部电影走进女儿的内心世界,然而Cindy每次总是“好看、还行”等“话题终结者”的方式拒绝沟通。
事实上,这不是Cindy独有的一份高冷,而是大部分青少年的日常状态。
家长在这个时候如果依然使用“家庭模式”进行沟通,则会造成“家长模式+家长模式=对抗和僵局”的情况出现。
在成人模式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当遇到冲突的观点时,尊重和认同双方观点的差异,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获得共赢的局面。
非常喜欢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散文讲述了父子三代人的亲子关系,汪曾祺先生的父亲是一位非常诗意的人,他画画、会摆弄很多乐器、也养各种小动物,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在对待儿子的生活和学习上,也持有无为而治的思想,秉持着一种双赢的局面。爷俩还能一起画画、一起喝酒、一起抽烟。
这样的父子关系,即使是现在的社会,也很少见。更多的则是“背影式”的家长,从不交心,只流于表面的交流。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人生的不懈追求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直至离开人世,都在寻找“我是谁”。弗洛伊德也曾说过:发展个性,理解自己,是作为个体主导自己的关键。
而在青春期这个人格养成的阶段,父母的角色是鼓励青少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估和自尊,为他们创造机会来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自尊构建者》中,作者米歇尔·波巴提出了构建自尊的五个要素:安全、自我、归属、使命、能力;安全是一切要求的核心。
在《来自星星的孩子》中,作者格雷厄姆根据这五个要素,绘制了自尊模型。
在自尊模型中,安全感是一切的基础,缺少了安全感,整个大厦都不稳固,随时都可倾倒。同时,如果在青春期无法建议正确的安全感,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将一直努力的寻找安全感。
自我代表了认识自己和接受自己,一旦感觉到了安全,我们就可以积极的唤醒自我意识,从家人、朋友、老师的评价中去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选定自己的理想和职业,并为之努力。
归属感最基本的需求。人类是群居的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能孤独的生活,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而青少年由于自我观念未完全形成,而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交友圈,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使命和能力只有在充足的安全感、良好的自我意识和正确的归属感后才能实现。这是青少年持续而长期的目标。
而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尊观念和自我评估观念,很容易陷入到自卑情结中。对于低自尊的人来说,过去的经历日积月累形成了顽疾,改变将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这,恰恰是养育孩子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作者苏珊·福沃德曾说过: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如今,我们都已为人父母,在反思我们原生家庭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种下正确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