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少看点电视,少上网!”
“这个东西少吃,吃多了没营养!”
“你头发长太长了,该去理发了!”
“你少买这样的衣服,穿着不好看!”
“不要成天到晚玩手机,要保护视力啊!”
……
这样的话语,你是否耳熟?没错!这些都是中国的父母们最爱说的话,他们对孩子的管控无处不在,无论孩子年龄大小,都避免不了他们的唠叨与叮咛。而且,孩子还无从反驳,因为他们都是“为你好”。
这样的亲子关系在我们的身边非常普遍,我们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然后又以这样的方式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但这也是我们最反感的亲子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呢?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就给出了答案:“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这句话的本意是:生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施与恩惠但不因为一己之私而强人之所难,滋养万物而不主宰它们。
实际上,这句话延伸到亲子关系也是很有启示意义的,一起来看看吧!
01生而不有: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
“生而不有”,强调的是父母生养了孩子但不能把孩子占为己有。因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中国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思想:孩子是我生养的,所以孩子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孩子不听话,我就要严加看管。
例如:某个周末,读小学的孩子说要出去玩,父母会说:“不准去,留在家里学习。”孩子强调自己的作业都做完了,父母还是不肯让步,坚持让孩子阅读或者做习题集。
又如,上中学的孩子说:“爸爸,妈妈,我想学画画。”父母觉得画画会耽误学习,就一口回绝说:“不行!美术课程又不是主科,你要把语数外等主科学好,不能把心思花在画画这上面。”
在这些父母的眼中,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孩子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意志,不能随心所欲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孩子的每一项决定都必须获得父母的首肯。
实际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代表他或她成为独立的个体,父母呵护他或她长大,在这一过程中,他或她也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有自己的主张。
作为父母,想要和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首要的就是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鼓励他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02为而不恃: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
“为而不恃”,就是说父母不能依仗自己对孩子有生养之恩而胁迫孩子凡事听从自己的意见,反对孩子所有的选择和决策。
生活中,许多父母在家庭里惯常行使家长制作风,有关孩子的重大决策都是自己说了算,丝毫不给孩子发表任何意见的权利。
小到孩子吃喝拉撒睡,大到孩子升学、求职、结婚、生子等重大事件,他们都要插手,从来不关心孩子真正的意愿。
比方说,高考填志愿,孩子想学哲学,父母会说:“不行!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还是学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
孩子看中了一个对象,想和对方结婚,父母会说:“不好!门不当户不对的,而且这个人不是我们喜欢的类型,还是另外帮你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吧!”
类似的情况举不胜举,在父母眼中,孩子无论多大都不懂事,孩子的选择和决定都是错误的,应该及时纠正。
事实上,孩子都会长大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也会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更想自己做主。
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在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重要的是引导和给出参考意见,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或者想方设法阻止他们自己行动。
03长而不宰:不试图主宰孩子的人生
“长而不宰”,讲的是父母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成长或生活,不要试图去主宰孩子的人生。
每个人都无法决定其他人的命运,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便是父母,也无法为孩子决定其人生。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和孩子之间其实也就是相伴一程的缘分,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展翅高飞,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闯荡。
与其把亲子关系闹得很僵持,父母们不如放平心态,试着和孩子和平共处,尊重孩子的意愿,发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代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对某件事情真正感兴趣了,那么,父母根本用不着去逼迫孩子,他们自己也会主动去学习研究。
聪明的父母不会去主宰孩子的人生,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掌控自己的人生。不控制孩子,放任他们独立成长,孩子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综上所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以及不试图主宰孩子的人生。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