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记忆是现在学生一个很重要的作业,要背单词,背课文,记生字,记公式,记知识点,有的孩子记得很快,有的孩子却记得很慢,每每到了背诵,花大段时间,令作业负担更加繁重,家庭矛盾升级。
孩子真的会记忆力不好吗?
去上个记忆力培训班是不是就有用了?
那些过目不忘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记不住还有救吗?
i学习专家第二节课【记忆力】,短短的90分钟课程,课件居然是老师们做到的第17版,视频用了13个,拆解记忆力各项指标, 原来记忆的奥秘在这里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才能有好的记忆力吧!
一. 过目不忘的的秘密(感官记忆)
每每谈及学霸,天才,都会说到一个词,过目不忘,这是一种非凡的能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在学习和记忆中首先要使用的风格【视听触觉】,有的人习惯用眼睛看,画面档,有的习惯用耳朵听,声音档,有的人习惯用动手和实践,建身体记忆,有的习惯与内在自己的对话,能够过目不忘,自然是视觉优先,做到了眼脑直映,这就是快速建立了感知记忆,随后要辅以声音,身体记忆,逻辑编码,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
有妈妈问:“我孩子测出来的记忆力很好,但背古诗却很慢、也记不住。而且给他报过记忆力培训班,也感觉没有用。”
这个问题的根结在于,背诵是需要启动听觉,而听觉是否在头脑中有画面,有文字浮现,就决定了是否能轻松容易的完成背诵。
感官的使用需要全感官的配合,视觉能力为必须发展的,也是最利于学习和记忆的感官通道。
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短期记忆)
孩子在课堂上学习,老师信息是动态的,下课后就消失了。感知记忆,如果不在1秒内变成短期记忆,信息就消失。
那么,也就是老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的重要性,就开始凸显了。
有妈妈问:“孩子写字很慢,记不下来,难道是要去学速记吗?”
孩子记笔记很慢,除了是因为写字慢(这是手眼脑协调的问题,属于视听触的学习风格),就是因为【细节】的学习风格影响了他,他想把所有的都记下来,写字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讲话的速度,这是需要学习和练习【全局】的风格,抓重点,会总结。
有妈妈问;“都记下来,难道老师讲的都对吗?批判性思维从哪儿来?”
这里也涉及到孩子听课的方式,同样也影响到专注力,有一类人,总是会首先看到事物的不同,也总是会有不同的意见,甚至看到一篇文字迅速可以找到其中的错别字,这是一种【错配】的学习风格,也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基础能力,但是在课堂上如果一直这样找不同,请问,能学到什么?更有甚者,在生活中一直使用统一风格,总会有不同意见,反对声音,真是要呵呵了,这人际关系堪忧。
但是,不要以为【错配】是不好的一种风格,这个世界就是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错配】的,比如,牛顿,爱因斯坦都是这种风格,至于如何能更好的听课和学习。就需要懂得如何使用【配合】和【错配】这两种风格了。
有妈妈说:“我的孩子也记笔记啊,可是总是看着乱乱的。也没什么头绪。”
的确是,优秀的学生无论是草稿,还是笔记,都是工工整整,一目了然,而有些孩子的笔记却是东一个西一个,拿出来复习时自己都无法辨识。这是【选择】的学习风格,这类小朋友思维活跃,创意无限,所以,就呈现了点状的思路,笔记也是一个一个点,与之相对应就是【程序】的风格。
感官记忆转为短期记忆,取决于这三组风格的灵活使用。
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长期记忆)
有的孩子在单元测就有很好的成绩,可是期中期末的考试就会出现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前面说感官记忆转到短期记忆,这一类大部分完成了这两个部分,可是,有一个理解记忆,是没有继续深化和加强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间长了,且不说会有遗漏,还会因为不理解带来的无法灵活使用,而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都是会组合出题,综合考察,无法具备这类认知模式的孩子,就会面对综合考察不知如何下手。
这是【如何】和【为什么】风格。
有些家长很关注理解,会要求孩子一开始理解再记忆,也会破坏记忆的规律,使记忆无法顺畅进行。
这样的拆分是不是可以帮到你看清孩子的记忆力在哪个层面?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发展他的记忆力和学习力了呢?赶紧试试吧!
孩子在课堂上学习,并不是一种天生自然的经验,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聪明不等于智慧,知识也不等于智慧,智慧是需要培养的。学习的过程是用知识这个载体来帮孩子育“智“,“智”育是培养孩子智慧能力的教育,“智”育的任务就是育“智”。
一场疫情,不由得重新思考孩子教育的出路,无论是新高考,还是国际形势,育“智”才是学习和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