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怎么样才能提高小孩的记忆力)

前段时间小编陆陆续续看过几期《最强大脑》,觉得那些厉害人物好像都是有特异功能的天外来客。

《最强大脑》最小选手孙奕东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天才”,几乎每个人都有超强的记忆力。

难道他们真的生来就是天才吗?如此超强的记忆力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英国哲学家培根都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

工作和生活中,记忆力强的人往往让人觉得靠谱、魅力十足。好的记忆力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少一些丢三落四的窘迫,多一些自信和从容。

而孩子的记忆力则是我们大多数家长们都很关心的问题,因为记忆力越好,孩子学知识就学得越轻松,学习成绩就越好。

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在接受访谈时曾说过他在学生时期能够轻松记忆一本书的大概内容,甚至是书中每一段文字的排版,包括历史书上的照片所在的位置。

记忆力超群的撒贝宁,在经常逃课参加文艺节目的情况下,仍然以优秀的成绩在北大法学院度过四年。

可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呢?如何才能提高孩子记忆力呢?

“一分钟让孩子读十万字”的量子波动速读:让父母交智商税的又一场骗局

为了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一些家长选择相信各种各样的“偏方”。

2019年10月,北京一家教育机构组织学生量子波动速读比赛,根据相关机构的说法,只需要让孩子做出快速翻书的动作,就可以很轻松地在1-5分钟内看完一本十万字左右书籍,而且还能做到过目不忘

而原理,据说是因为在高速翻动书本的过程中能利用HSP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动速读,通过想象训练,视觉训练、高速度视读训练等,全面提升信息转换成图像的能力。

听起来是不是非常高大上?和外面的那些“假冒伪劣”都不一样?于是,许多家长就心动了,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为孩子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但这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局,和之前一些机构鼓吹的“脑屏成像”“全脑开发”“复制大脑”……一样,不过是换了个马甲,就让一些父母再次被收割了智商税。

其实,这类骗局,就是抓住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再加上某些教育机构披上所谓“现代科学”的外衣,很容易让一些焦虑的家长陷进去。

要根据孩子的记忆特点“对症下药”

儿童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

叮当派好习惯通过研究学习,我们发现儿童记忆力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发现儿童记忆力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记得少,忘得快

儿童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

1、2岁左右的儿童记忆的范围很小,起初只能认爸爸妈妈,然后才能再认周围的事 物。

他们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例如将他们和一起生活的亲人分开一个月,再相见时就不认识了;

3-6岁的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不久就忘了。

(2)记忆缺乏目的性

3-4岁的孩子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

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

5、6岁的儿童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老师交待孩子转告家长的话等,他们都能记得住。

进入小学后,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记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3)记忆方法呆板

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摒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而儿童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 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

例如成人和儿童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儿童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 衣着颜色、给没给他礼物等等。

但是学前儿童也不是完全就是“瞎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4)记忆不精确

儿童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年幼儿童记忆不精确表现在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

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 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另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出“孙悟空是打怪兽的”或者“三打白骨精的是奥特曼”这类的话。

又如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老师有教你唱歌吗?

他回答说有的,事实上老师今天没有教唱歌,只教了画画和跳舞,而是昨天唱歌。他被母亲一问就认为今天有上这个内容。这是由于记忆不精确加上以臆想来补充记忆而造成的。

不过,家长不用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除了身体营养方面的补给,下面这些专门训练儿童记忆的家庭方法,也非常值得采用哦:

(1)为孩子提供形象、鲜明、生动的记忆

可以为孩子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玩具或游戏,同时可以制作许多色彩亮丽的卡片或图片,家长可在旁边配合我们孩子一起来进行这些活动。

(2)向孩子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

比如:叮当派好习惯在喜 马 拉 雅 FM开设的《小学生第一堂“阅读习惯”养成课”》中:每段音频在讲故事前,都会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孩子从听到的故事中找到答案。这样孩子就很快记住了作品的内容。

再比如:我们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时,可以让孩子记住见过哪些动物,都有哪些景物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有总意识的去观察事物进行记忆,在孩子完成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提高幼儿记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这样会使幼儿更好地进行主动记忆。

(3)帮助孩子归类要记忆的材料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彭密说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里的诗词也会被‘冷冻’。”

参加比赛前,他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重温古典诗词,按照作者名字、代表作分门别类,做了十多万字的笔记,脑子里记下了2000多首古诗词。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觉得背单词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第一大难关,怎么也记不住。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方法就叫分类记忆法。

我们可以参考下面,全部词汇划分为学习、体育、课外生活、居家、服饰、场所、自然等多个大类!

 

(4)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记忆

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毕竟效果有限,我们应尽量带孩子多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通过眼、耳、手、鼻、口等多种感官从多方面获得感性认识。

实验证明:这样会使幼儿记得又快又好。

(5)进行合理的复习增强记忆

一般来讲,让孩子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时,应该在孩子情绪稳定时,采用多种有趣的方法进行。如利用讲故事、念儿歌、猜谜语、表演活动、做游戏以及比赛活动、散步与郊游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等。

记忆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能力,缺不得。

虽然并非人人都是天才儿童,但至少我们作为家长,可以有意识帮他们进行这些提高记忆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9日 下午8:00
下一篇 2022年5月9日 下午8:10

相关推荐

  • 孩子上学拼成绩

    孩子上学拼成绩,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的一部分。学生的成绩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业表现,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因此,上学拼成绩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必须面对的事情。 上学拼成绩,意味着需要面…

    孩子教育 2024年3月29日
  • 初一的孩子不上学怎么办(初一儿子不上学怎么办)

    每一个孩子的青春期表现都各有不同,就同花园里的花儿一样。想让花开盛开,需要花把式精心侍弄,否则,再名贵的品种也可能养出问题来。 教育孩子就如同种花,不具备专业水准,很难正常把孩子教…

    2022年4月19日
  •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我们的国家自古就重视教育,而教育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是把个人的道德修养排在前列的,塑造个人修养又往往来自于家庭和师长,古代的家庭教育又称为家风家教,这也…

    2022年4月27日
  • 孩子网瘾问题解决

    孩子网瘾问题解决了,其后面的学习和生活道路就会很顺畅。 经过两年的努力,孩子将学会主动上网,主动找大人要手机玩,并且学会了自我控制,并且学会了自我管理。 作为家长,我们都想让自己的…

    孩子教育 2023年2月25日
  • 小孩子长期玩手机眼睛冒血视频

    小孩子长期玩手机眼睛冒血视频 福建龙岩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医生王亚梅说:“手机经常玩游戏导致小孩手指麻木,而且手机的屏幕就像带有陀螺的转动,有时还会出现意外伤害孩子的手指。手机的辐射对…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25日
  • 儿童叛逆期医院心理科

    儿童叛逆期是许多家长和心理学家都会关注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他们开始进入青少年期,开始对权威和规则产生更强的反抗情绪。在这个时期,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情…

    孩子教育 2023年9月6日
  • 家长是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人

    家长是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角色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家长的积…

    孩子教育 2023年11月2日
  • 孩子不玩手机智商反而低

    孩子不玩手机智商反而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都在“陪孩子”,而学习就成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孩子没有了,当孩子不再是“乖宝宝”,不再是“喜欢撒娇卖萌”,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不愿…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26日
  • 青春期叛逆严重表现

    青春期叛逆严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经历着青春期。然而,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群体正在经历着一系列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会使他们更加自我意识强烈,更…

    孩子教育 2024年2月20日
  • 严重厌学不上学

    严重厌学不上学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的经历,以及如何克服这种困境。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曾经多次尝试上学,但是总是感觉很…

    孩子教育 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