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能听到这般感慨: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节衣缩食,照顾孩子,为他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却换回一个不懂感恩,事事和自己做对的小冤家?
挫折失败人生常态,如何与孩子斗智斗勇,改变“叛逆儿”
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不想教出“叛逆儿”,就要论“方法”
人的一生中,共有三个明显的叛逆期,分别是2~3岁、6~8岁以及12~18岁时。
最后一个叛逆期,便是我们熟知的青春期,它有许多明显的特征:
习惯性顶嘴:不论爸爸妈妈的话正确与否,孩子的第一反应便是唱反调。
频频吐槽:曾经的乖宝宝,变成了人见人愁的“愤青”,各种事情看不惯,所有人不顺眼。
沟通困难:虽然孩子长大了,但行为却变得怪异起来,各种网络流行词汇不绝于耳,让家长颇为头疼,感觉无法与其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了私密空间,经常躲在自己房间,沉浸于个人的私密世界中。
长大的孩子,慢慢开始不认同父母的眼光,质疑父母,对于父母给自己选购的衣服,更是十分不满意,反而对父母眼中暴丑无比的衣服青眼有加。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叛逆期也有不同的表现,总之就是一句话,各种不听话,各种自作主张。
青春期,贯穿着孩子整个中学,如果家长应对不好,不光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面对不懂事的“熊孩子”,无数家长头疼不已,束手无策。这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
孩子叛逆,并非是百分百的坏事,之所以有如此表现,说明他长大了,并能发出不同于我们的声音。
孩子小时候,他的生活,完全以父母的意见为指导,自然不会产生问题。但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完全听话,绝不是一件好事。
想象一下,照顾5岁的孩子,别人说孩子真听话,你会特别高兴;孩子10岁时,听到同样的话语,依旧很开心;当孩子20岁甚至30岁的时候,别人夸赞孩子听话,你会作何感想?
叛逆,并不完全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正是希望孩子成长为与母体脱离的真正个体吗?
另外,把矛盾摆在明面,也有好处。许多遇事不敢吭声,把自己意愿深深埋藏在心底的孩子,会导致情绪积压,在某个节点爆发出更大的冲突。
冷静下来,处理问题才会更理性
少命令: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小时候很听话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后,摇身一变,成为碰都不能碰的炮仗,稍有不慎,就会引来一次“大爆发”。
孩子如此火爆,往往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有关系。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当我们提醒孩子写作业,不妨这样说:时间到了,你的作业是否完成了?
而不是直来直去命令孩子:这都几点了,怎么还在看电视,快去写作业!
同样的内容,换种沟通方式,孩子会感觉到你的尊重,并更愿意听你的话。
少训斥:只有得到他人充分尊重,孩子才能自尊自爱。家长的尊重,会促使孩子更为自尊,他们更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希望赢得更多的尊重。
当然,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对孩子的不良品行及坏习惯,家长不能纵容,而要理性教育。
帮助孩子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不可采取大声训斥的方式,而是要以平等而严肃的口吻与他对话,指出这些错误行为的危害性,要求其改正。
少窥探:进入青春期,家长生怕孩子学坏了,如同防贼一般看着孩子,一些家长不光时常翻看孩子的书包,甚至还偷看日记,如此行为,自然会招致孩子的强烈反感。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一下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等情况,拉家常式的对话,爸爸妈妈可以了解孩子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与孩子放松而亲昵的谈话,还是拉近彼此距离的好办法。
少专制:由于心理发育还尚未成熟,加之庞大的课业压力,孩子们常常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处于烦躁状态。
意见不同时,千万不要长篇大论,只有说得少而精,孩子才会听得专注,并且加以重视。
不同时期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思想。教育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作为父母,和青春期孩子的相处中,务必收起自己的专制。
少啰嗦: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耐性,并且做到小事少啰嗦。
孩子的成长中,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许多事,做错了便要付出代价。
例如,早晨不想起床,家长生怕孩子迟到,一次次催促。可睡意正浓的孩子却不领情,这时“不啰嗦,不作为”便派上用场了。
即使他起晚了,也不再催促,迟到两次后,孩子便会明白,学校不是家里,什么事情都由着他。当孩子急匆匆跑进教室,接受老师与同学异样目光的洗礼,日后一定会约束自己。
家长朋友,您是否有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好办法呢?欢迎留言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