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成绩是跟智商成正比的。智商高的孩子,成绩自然优秀,智商一般的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也是没用。所以,仰起头来看看“别人家”开挂的孩子,再低下头来看看自己家成绩平平的孩子,很多做父母的都在无奈地叹息:没办法,谁让咱没生下一个聪明的孩子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决定孩子成绩的,从来都不是智商,而是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记忆力,在学习过程当中有多重要,每一个有过学习经验的人都知道。但是,记忆力是构成智力的要素之一,它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点,恐怕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今天,我就教大家几个帮助孩子加强记忆力的好方法。
1、多感官记忆法
人的记忆特性有3种: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有些孩子眼睛很敏锐,只需要用视觉感知几次,就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有些孩子耳朵特别灵,只要听一遍就能记得住。而有些孩子,写一遍就不容易忘。
所以,在卢姗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尝试着让她用“看+读+听+写”,这种多感官协同的方法来加深记忆。通过这种记忆方法,卢姗在学习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证明,这种输入和输出并行的方式,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记忆方法。
后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写了一篇题为《论朗诵教学在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毕业工作后直到现在,在我的课堂上,总是会有朗朗读书声。很多老师认为那是浪费时间,不如利用那个时间给学生多讲讲——他们错了。
这里有一点要说的是,抄写不一定要用纸和笔,用手指空写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如果用纸的话,可以给孩子准备一本“乱写本”,随便他写成什么样子都行。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记中文字词、古诗词和外语单词。
古书《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
这说明,远在2000年前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读书学习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口念、用手写、用脑子想,这样才能增强记忆效果。
这种有科学依托的记忆法古已有之,而我近几年才知道,但是我却在十几年前就在卢姗身上用过了。
2、选择记忆法
古人说:
少则得,多则惑。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事实上,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做不好。
学习上也一样,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记住。所以,要教会他们对需要记忆的内容有所选择,学会抓重点和难点。或者是抓纲要,需要使用的时候,再根据框架做必要的填充。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3、重复记忆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量”大致是:学完20分钟后会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8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2%,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
所以,在学习或记忆之后,要在24小时内及时复习,最晚不要超过2天。过了这个区段,就已经遗忘了七成以上,复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
10—20,24,7,30,这些数字,是最佳记忆点。即:学完10分钟到20分钟之间复习一遍,24小时左右复习一遍,7天后复习一遍,30天后再复习一遍。
这个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每记完一部分内容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要好很多。也就是说,让孩子每天分三次,每次花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30分钟复习的效果要好很多。
这样做,每天不用花很多时间,也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却能带给我们特别好的回报。
只是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坚持。
重复是学习之母,尤其是字词、术语、外语单词、历史年代、事件等枯燥乏味的东西,更需要循环往复地记忆。
遗忘是记忆的大敌,要想使记忆持久,反复是主要的、也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径。
4、间隔记忆法
我记得卢姗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要背一篇很长的文章。晚上吃完饭,她就开始背了,可是直到十点多快睡觉了也没背下来。这个时候她显得很烦躁,说背不下来今晚就不睡觉。听她这么说,我也有点着急了。
眼看着十一点了,我当机立断,让她先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再背。在我的催促下,卢姗很不情愿地上床去睡了。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她没用半个小时就很顺利地把文章背下来了。
那以后,我又做了几次实验。让她头天晚上把文章读熟,结果同样,第二天用很短时间就能轻松背诵下来了。过后再巩固几次,基本上就不会忘了。
那个时候不懂记忆的方法,没有理论作支撑。后来我才知道了,人的处在焦虑的状态下,大脑皮层的有效活动就会降低,记忆力自然就不会好。越着急,情况就会越严重。
所以,如果孩子花了很长时间还是背不下来一篇东西,那就不要逼迫他了。先让他熟读,然后换一个时间再背诵,记忆时间不要过分集中。
采取这样的间隔记忆法,效果会出其不意地好。
5、趣味记忆法
兴趣是记忆的源泉,孩子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会记得比较深刻。相反,他们认为索然无味的东西,就会当成“过眼云烟。这就提醒我们,记忆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想办法把所要记忆的内容变得有趣,引起他们的兴趣。
比如,卢姗小时候,为了帮助她记住标点符号,我教她背了这样一个顺口溜: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句号)
中间要停顿,小圆点带尖(,逗号)
并列词句间,点个瓜子点(、顿号)
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号(;分号)
疑惑与发问,耳朵坠耳环(?问号)
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引用特殊词,蝌蚪上下窜(“”引号)
文中要解释,两头各半弦(()括号)
转折或注解,直线写后边(――破折号)
意思说不完,点点紧相连(……省略号)
特别重要处,字下加圆点(·重点符号)
又比如,为了帮助她记住一些文章内容,我把很多人物生平和历史事件编成了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她听——哪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呢?
就这样,让她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就记住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这样的工作,一开始是我来做,后来慢慢的,就由她自己去做了。其实,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加工和理解的过程,是帮助孩子记忆的过程。
再比如,卢姗小时候,我经常跟她玩一些竞赛,看谁能用更短的时间背下一首古诗、一篇文言文,或者是一篇英语课文。当她取得优胜的时候,我就变换着方式赞赏她。爸爸妈妈的赞赏,是孩子最好的行动动力。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她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心里没有利害关系。热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拥有强大的记忆力,不仅会让我们的孩子轻松地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机遇。古今中外,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拥有出众的记忆力。
然而,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正确的方法和长期的训练。
读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说,这太难了,我做不到。我想说的是,你做不到,就意味着你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做不到。
尽量带着孩子试试吧,做不到全部也没关系,聊胜于无。
我们做父母的每多付出一分努力,就可能让我们的孩子今后多了一个选择。
20年前我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事实证明,我们在孩子身上的每一分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直都有小伙伴要求我分享一下如何训练孩子记忆力的方法,今天总结了几点我用过的,也是我认为最有效的。希望能给有需要的小伙伴带来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