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有时会特别不听话,让大人感觉像是专门与自己对着干。到了睡觉的时间,孩子还想再玩会儿,你把他叫到床上,过一会儿他就非要再爬下去找个什么玩具,你把屋里的灯全部关掉,他又嚷嚷着要打开,好不容易又哄到了床上,小家伙又要拉着你的手在阳台看外面马路上的车辆。这样一番折腾少有家长能忍受得了的。所以很可能以家长的一通臭骂,然后小家伙抹着眼泪,悻悻地躺到自己小床睡着而收场。
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孩子又不听话了…这让家长如何是好。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可能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利。
一方面因为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就会产生叛逆情绪,不喜欢家长老是对自己发号施令。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寻求价值感的一种“幼稚”方式。对于家长的管教,他们不会轻易就范,而是会变本加厉,继续表现出不当行为,并且可能进行言语上的顶撞。而等到家长忍不住不发脾气的时候,他们反而会觉得自己赢了。即使迫于家长的怒火而屈从,但实际上他们的心里是不服气的。
遇到孩子的这种抗拒,家长最可能的反应就像前面说的,被孩子折腾地失去耐心后爆发,用命令的方式要孩子服从,是在不行就强制或者责罚。
也有脾气好、更耐心的家长会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讲道理、说教,如快看爸爸妈妈已经准备睡觉了,宝贝也快来吧;早睡可以长高高之类。
或者会采用威胁的办法,比如再不来睡,你想要的XX玩具就没有了,用这样的方式逼迫孩子就范。
但实际上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家长并没有给孩子设置清楚的界限,反而让孩子一次次突破之前的约定。就拿睡觉这件事来说,孩子心里的想法是能多拖一会儿是一会儿。而家长最终不管是通过责罚还是通过威逼利诱强迫孩子就范,都没有给予孩子自己作决定的权力。而如果孩子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他们的价值感会更加强烈,那么既然家长不这样做,孩子就可能会通过抗拒家长命令的方式来寻求价值感了。他们心里真正想说的是:让我帮忙,给我选择,给我界限,让我自己做决定。
明白了问题的所在,作为家长就更加有的放矢了。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绝不动摇。
当家长很清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并且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决不妥协时,孩子就不会再去挑战父母的底线。
而当家长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充分地信任孩子,孩子也就没有和家长对着干的心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