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女儿”——纪伯伦
这个故事没有逆袭,是一个教育失败的案例。
小张很怕父亲,同时也有一个溺爱他的母亲,父母都是稳定单位的严谨工作人员,家教严厉,童年不断遭到父母的否定,以至于在他未来的人生里一直试图获取父母的肯定。
直至母亲离世,他依旧希望能被父亲认可。
他甘愿交出自己的人生选择权,他以为,听话就能够被喜欢被肯定。
在高三毕业那年,与父亲的一番吵架,他跑到长江大桥上想要一了百了,未来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如死去!
只因为他想学的专业和父母所要求不同发生冲突,母亲哭着请求,让他为母亲拿一份道路桥梁文凭。
而他热爱医学,父母都是学医,但不希望孩子再踏上这条路,告诉他:“他不行,会害人性命的。”
他妥协了,读了四年大学,但是不做相关工作。毕业后,他去批发街上卖玩具。
赚了第一桶金,他打算在河南买房子,把钱交给父亲去付首付,那时房地产行业还没崛起,他父亲没见过这么多钱,把钱扣了,房子没买。
他除了愤怒,没有任何办法,毕竟钱是当初自己给父亲的,一半是为了证明他的能力,另一半是虚荣,他说当他把钱交在父亲手上时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快感。
后来,第一任女朋友来自乡下,尽管她很勤劳朴实,父母却说,地位不匹配,门不当户不对,这话刚好被女孩听见了,人家识趣离开…
第二任女朋友,父母说,她有乙肝将来会得肝癌,母亲到他店里跟人到处说要远离这个乙肝患者,千万不能在一起,会被传染!
后来经人介绍第一任老婆,新婚磨合期吵架,父母说,合不来就离了吧!
再婚,父亲说:“你妈生病她都不管,太不孝了,她要多少钱才能离婚?”
如今,父母年迈,已经管不了他,而他,二婚过后孜然一身…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纪伯伦
多年后,父亲抱怨他,为什么一事无成?
他用一句话回答父亲“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还要我飞翔”。
他也会愤怒,长篇大论数落几十年来因为父母对他人生的干涉,导致人生一塌糊涂。
父母能认错吗?不会的,部队家庭最重视的就是尊卑有别。
他问父亲:为什么不负责到底?负责一辈子?为什么要干涉一半再希望我飞黄腾达?
父亲无言…
以爱之名的掌控欲,是他们继续全能自恋的手段。
他后来自己说,个人原因也很大,恐惧和讨好,孝道和自由他无力选择,充满矛盾。
他太想当个好孩子,让父亲不要那么冷酷无情,母亲不要那么溺爱控制,不要不断地被否认。
当他拿出未来商业那本书告诉父亲,将来房子一定会涨价!父亲说你懂个屁!
当他说他想当医生,父母说你的粗心会害死人,将来进监狱别想我去救你!
于是他进入一个自我证明的死循环:自己真的那么差劲吗?
父母不尊重儿女的独立性,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选择过好自己的人生。再三干涉孩子的人生,不是因为他们的爱,或者先见之明,而是自私的权利欲望在作祟。
一方面害怕孩子长大了,有自己主见会弃他们而去;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成材可以给他们脸上贴金,最好能在他们的英明安排下,孩子功成名就。
曾经一个姐姐和我说,如果她女儿长大了,有自己的选择和事业,要长居外地,那她宁可孩子一事无成。
他们担心自己老无所依,儿女不孝,怕将来床前无人问津,怕生养了没有回报。所以用各种方式提醒:我是你父母,有权利帮你做决定!
古人云: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古人还有易子而食的故事!
如果人生自主权和孝道选择一样,你会怎么选?
- 尽管我选的路可能颠沛流离,但我依旧选择自己的路;
- 尽管我会觉得很内疚亏欠,但我依旧选择自己的路;
- 尽管母亲哭着祈求我听话,我还是想要选择自己的路。
这是一次重生,可能我会很难受、内疚万分、良心难安,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路自己走。
叛逆是如何练成的?就是在一次次的棍棒加身之后,一次次言语贬低之下,在一次次的忽略之中。
孩子该如何理解这样的爱?只能等到理解自己的时候,又或许是把这种模式用到他自己孩子身上的时候吧。
孩子怀着怨恨,在懂事之后,一边告诉自己,“父母不容易,都是为了我好”,然后又一边质问“为什么要那么对我?我失败的人生都是他们导致的!”
我们看到,父母艰难是真实的,孩子的怨恨也是真实。
怎么办?
年迈的他们是不会认错的,可一条自我疗愈的路长又长。
我们已经成年,无论经历过怎样的伤痛,最后都要自我负责,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伤痛阴影呢?
1)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
我们对一件创伤事件的感受,潜意识会记录并且埋藏在记忆深处,一旦重新触碰,感受就会出现,这种感受需要被释放。
而承认和接纳是释放感受的重要步骤。
可以选择回忆当时具体事件,如果感觉不舒服,受伤,就让它出现,只需要静静观察自己的感受即可
2)认知是可以改变,过去和现在无关。
我们对一个人的认知通常是用他的过去来判断现在,结合他的经历,加深对他的印象认知,比如我觉得母亲是个脾气很糟糕的人!
那是因为你把注意力放在了她发脾气的记忆里,可她也有体贴温柔的时候,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母亲是个温柔的人,这就是对认知的改变。
自己坚信无比的感觉和认知未必就是事实真相,因为感觉很主观,我们会被自己受伤的情绪蒙蔽,固化思维。
3)提升自身价值,弥补内心想要被认同的缺失。
有些人通过对自身价值的提升,心灵成长,专注去完成一件事,成就感会让人感觉自信,也会慢慢对过往释然。
只有自己被滋养了,才能理解他人的行为,变得更加包容。
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热爱一件事,会让人变得开阔,比如热衷于研究的人,负面情绪较少,关注力也会不同,ta会把生命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用来成就自己。
顺从父母和人生自主权,我们选择自己的人生,起码可以无憾,将来也不必有怨言。我们不必把自己人生当中的遭遇和不顺归咎于父母,这对生命而言是坦荡的自我负责。
若选择顺从父母,自我会被压制,身为孩子会感到自己生命被淹没,完全不能自主,这样的人生尽管顺风顺水,ta还是会选择反抗。
有些人会自怨自艾,在抱怨父母的怪圈里不敢迈步,一生为父母所累,所以勇敢做自己吧,活出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勇敢走出自己的路,别人的眼光比我们想象的更要没有份量,一往无前散发勇气的样子,父母只会祝福。反而,听话的样子,才让他们觉得我们无法自立。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会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有独立的生活,需要自己来充实人生,而不是去左右孩子的人生。
无论是当孩子,还是父母,我们终究只能陪伴彼此到半途,最好的爱是,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这适用于任何关系。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我爱你,但是尊重你的决定,你尽管走自己的人生,但我依然做你的后盾。
你年迈,我也将爱你如子一般,反哺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