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教育宝典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最依赖父母的那十年,也是父母教养孩子的关键。

真正优秀的父母,总会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做好这两件事:①表达情绪,②正确批评

然而,当我踏入教育行业后,才惊讶地发现,棍棒+道德恐吓,依旧是父母们教育小孩的主要方式。

每天晚上8点左右,我家隔壁总会传来一位母亲暴怒的声音,她愤怒的叫喊,经常惹得周边四邻开窗观望。

“你长了脑袋没有,7+15都算不出来。再不好好写,我打死你……”

单是这声音,我脑中就浮现出一位愤怒的母亲,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指着孩子的鼻子,破口大骂的场景。

在那一刻,她双眼充满了仇恨,仿佛要把孩子生吞活剥。我打了一个激灵,悄悄地关上窗。

片刻的沉默过后,紧接着传来椅子与地板摩擦发出的刺耳噪音。

“啪。”一只手重重地落在桌子上,随后就听到那位母亲说:

你再写不对,我就把门一锁,把你一个人关在家里。

暴怒的声音刚落,原先明亮的窗户就暗了下去。

随后传出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不要走,求求你,不要走……”

相似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有时,是孩子在学校尿裤子;有时,是孩子撒谎说没作业,结果被请家长;另一些时候,只能听到孩子被毒打后痛苦的哭嚎。

也会有善良的邻居去敲响那扇门,试图劝解这位脾气火爆的母亲,但她坚持认为,只有让孩子“怕”你,你才能教育好他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

我们总以为,不让孩子顺从规则,就会出现放纵和混乱。可事实上,这种“逼迫孩子顺从”的方式,只会制造更多挑战。

就像上面这位母亲,她不断用攻击、逼迫、恐吓的方式,迫使孩子认真学习,但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当父母通过强制手段来教育孩子时,他们的行为,往往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真正优秀的父母,不是没有情绪,也不是发泄情绪,而是通过表达情绪,来让孩子理解他人,从而得到成长。

一位妈妈在托马斯·戈登博士的PET课程中,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早晨,上小学的邦尼一脸不高兴地对妈妈说:“我不想去学校。”

她不仅拒绝上学,还赖在床上,不肯穿衣服起床。而这样的事,曾发生过好几次。

妈妈想到了戈登博士所说的方法,于是平静地坐在床边,温和地对邦尼说:

我今天很忙,如果你不去学校的话,我可能没办法照顾你。

“学校每天都做同样的事,太无聊了。”邦尼回答。

妈妈又说:

我也觉得做同样的事很无聊。但我记得上次老师教了新游戏,你很喜欢。我想,也许还有别的原因。

邦尼看了看妈妈,小声说:“你在家的时候,我就不想去学校。”

妈妈有点惊讶,试探着问:“你不去学校,是想跟我多待会儿对吗?”

邦尼点点头,妈妈无奈地说:

我平时陪你的时间少,有时,我也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就像今天,很多事情等着我处理,但你又希望我能陪你。你觉得,我怎么做更好呢?

邦尼思考了一会儿,说:“那我去学校后,你把所有事情做完。等我回来,你专心陪我玩,好吗?”

就这样,一直重复出现的问题,因为妈妈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被解决了。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把这种表达方式,称为“我-信息”。意思是,当成年人的需求与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时,最合理的做法,就是真诚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亲子关系中,当你能够使用“我-信息”时,你就能有效地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孩子。

你在工作中遭遇挫折,回家后一言不发地躺在沙发上。

这时,孩子跑过来拉住你的胳膊,一定要你陪他玩。

他得到的回应,可能是这样的:“玩什么玩,成天就知道玩,作业写了没有?”

不知不觉中,父母就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了孩子身上。

这句话,如果转换成托马斯.戈登博士说的“我-信息”,可能是这样的:

我工作上遇到了问题,现在想安静地待会儿,你先自己玩。

再比如,孩子深夜未归,父母担心得睡不着觉。

可当孩子回来后,父母们往往会说:“你去哪儿了?这么晚才回来,以后不准这么晚回家。”

把这句话换成“我-信息”可能是:

你这么晚不回家,我很害怕。我一直担心你出事。看到你回来,我心里就踏实了。

这句话中,没有任何批评、指责的成分,它只是在表达父母内心真实的情绪。

孩子收到这个信息后,往往更愿意体谅父母,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

而这,正是优秀的父母们都会努力做好的一件事,另外,擅长表达情绪的父母,也更愿意用正确的批评方式来教育孩子。

《哈佛杂志》曾经披露,常春藤名校录取的亚裔学生多来自美国高中,而国内学生则容易被常春藤名校拒绝。

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内学生缺少批判性思维,并且过度顺从听话。

渐渐的,我们意识到“顺从”对孩子来说,并不完全是好的。

于是,我们开始盲目表扬,抵制批评,认为批评只会让孩子缺乏自信,变得更加顺从。

当我们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后,孩子的行为也越来越出格,越来越极端。

 

影响孩子成长的不是批评,而是错误的批评方法。如果方法正确,孩子不仅不会受挫,反而会因此得到成长。

他指出,错误的批评方式是“固定型批评”,而正确的批评方式是“成长型批评”

记得有一次,我在蛋糕店遇到一位母亲,她带着四五岁的儿子在挑果酱。

经过蛋糕区时,孩子指着一块十分诱人的蛋糕说:“妈妈,我想买这个。”

这位妈妈一脸不高兴地说:“才吃了饭,现在又要吃蛋糕,不买。”

孩子又央求了一会儿,可妈妈还是不答应。于是,他开始满地打滚,哭着闹着一定要买。

这位妈妈瞥了孩子一眼说:

成天就知道吃,长大后能有什么出息?你还不起来,别人都在看你笑话呢。

孩子愣了一会儿,一骨碌爬起来。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突然打开橱窗,拿起蛋糕就舔了一口。

妈妈见状,愤怒地打了孩子一巴掌,然后骂骂咧咧地付了钱,拽着孩子走了。

孩子的行为自然不对,但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也值得思考。

她先是批评孩子“贪吃”,又说这样“没出息”,最后还嘲讽他,说他被人耻笑。

她不仅发泄了自己的情绪,还打击了孩子的人格。而这,就是最常见的“固定型批评”方式。

“固定型批评”不但不能让孩子成长,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熊”。

优秀的父母,之所以能教出“别人家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成长型批评”。

针对“成长型批评”,Dr·魏在《家庭教育宝典》中提出了三个步骤:

1、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

比如刚刚说到的那个妈妈,当孩子说要吃蛋糕时,她第一步要做的,是先接纳孩子的感受,照顾孩子的需求。

就像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说的:“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同样是拒绝,她可以说:

我也觉得蛋糕很好吃,可我们刚刚吃过饭了,现在又吃蛋糕,等会儿可能会肚子痛哦。

孩子也许会争辩,但只要妈妈耐心地给他讲道理,他就能明白,这个行为为什么是错的。

当父母每次都这样表达时,孩子就能建立基本的是非观。

 

2、就事论事,不贴标签

批评孩子时,最忌讳的是对孩子的品格下定论。

“贪吃”、“没出息”这些话,就等于在给孩子施加心理暗示,告诉他,他就是这样的人,以后都不可能改变。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放弃自我成长,变成妈妈口中所谓“没出息”的人。

这位妈妈在拒绝不成功后,试图刺激孩子的羞耻感,让他自觉服从,结果却引发孩子更激烈的反抗。

如果结合前面说到的“我-信息”,她可以说:

我现在很苦恼,因为你坚持要吃蛋糕,而我知道,你吃太多肯定会肚子痛。我想,我们得找个解决方法。

3、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成长型批评,是只指出孩子错误的行为,而不攻击孩子的品格。因为行为是可以改正的,而品格是难以改变的。

当前面的干预成功后,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行为,让他明白,虽然他做错了,但他及时改正,这是非常好的。

同时,要及时告诉他,再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做更好。

很多时候,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因为父母没有及时给出恰当的改正方法,所以下一次,孩子又延续了上次的错误。

 

孩子透过父母的眼睛看世界,当父母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又能灵活运用“成长型批评”时,孩子就能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能从每一次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下午10:52
下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下午11:04

相关推荐

  • 辍学后开证明

    辍学后开证明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辍学可能是他们通向未来的道路之一。然而,辍学并不等同于放弃学习,在某些情况下,辍学后…

    孩子教育 2023年9月9日
  • 13岁孩子社交障碍

    13岁孩子社交障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然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他们的社交能力却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在13岁的孩子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那么,13岁…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9日
  • 高一的孩子不听话了怎么办?

    高一的孩子不听话了,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可能会感到非常困惑和烦恼。但是,如何教育这样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了解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是非常重要…

    孩子教育 2023年8月26日
  • 孩子偷玩手机 不承认

    孩子偷玩手机 不承认 近日,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2400万青少年网瘾比例中,有2404.2万孩子上网成…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30日
  • 一个上学一个不上学恋爱

    一个上学一个不上学的恋爱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上学的时候并不上学,而另一些人则上学的时候却谈恋爱。对于这些人来说,上学和恋爱似乎就像是两个世界,无法同时进行。然而,…

    孩子教育 2024年7月23日
  • 小屁孩日记为什么恐龙不上学

    小屁孩日记为什么恐龙不上学 最近,我的小屁孩日记里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恐龙为什么不上学了!? 我很好奇,于是开始观察恐龙的情况。我发现,恐龙似乎很不喜欢上学,他们总是表现出消…

    孩子教育 2024年4月10日
  • 玩手机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废物

    玩手机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废物?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孩子们也不例外,他们在玩手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和不良影响。那么…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6日
  • 沉迷电视电子游戏_

    沉迷电视电子游戏不仅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还会损害身体发育,这令许多家长十分担忧,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电视电子游戏?如何解决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很多家长以为只有自己的孩子才会沉迷电视…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17日
  • 4岁孩子经常玩手机对视力

    4岁孩子经常玩手机对视力危害不可忽视 网络配图 福州32岁的王女士是个90后,女儿小名小名。每天晚上9点多,她都要捧着手机刷视频,常常玩到凌晨。“每天早上6点多,我们都叫她起床,晚…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20日
  • 小孩子天天玩手机管不了

    小孩子天天玩手机管不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依赖手机。许多家长都担心这种情况会对他们的健康和幸福造成负…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