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第66个世界儿童日,我参加了一个教育创业者组织的一个《如何打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交流会,作为一个还没有为人父的我,参加这样的活动其实是很忐忑的。毕竟没有亲身经历,但我知道的一点,任何的教育都是相同的,所以尽管我是做成人教育,我感觉也很有必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去了解家长们是如何进行教育自家的孩子的。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说,你一个小时能背多少首古诗?我说,我记得小时候被个三首都不错啦,怎么了?他说,他一个同事家的孩子一小时能被四五十首,玩飞花令都找不到对手。我问他这孩子到底怎么教育的,他说:“上次我们去聚过餐之后在他家里玩,我跟他家的小孩儿一起玩游戏,正玩的起劲儿时,他直接把游戏关了,然后说了句,时间到了。当时我一脸懵,不知道什么时间到了,然后小娃娃一个人拿着书本去小书房里看书去了”。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还是蛮吃惊的。即便是我们成年人要做一件事儿,也会给自己找个借口说,等玩完这一句,但一个孩子竟然可以在玩游戏玩到最嗨的时候,立马关掉。领着书本去书房读书,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好教育。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分享下20日,我参加儿童教育交流会学到的一些东西以及教育专家为家庭教育提出的四大原则。
畅聊环节,孩子看上去竟似”玩物”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请给他们自由
很多家长刚开始聊的时候显得有些拘束,但是半个小时之后,竟然是停不下来。他们描述着自家孩子的种种的,嘴上说到了各种问题,但是看上去却是一种”得意”,从孩子小时候如何教育,到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初中等等聊不完的话题,交流不完的话,甚至还不断的在给其他的家长出谋划策,给孩子制定各种计划,报各种辅导班,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当时就在想自己的孩子都出现了那么多”问题”,给他人的建议真的有效吗?如果有效,自家的孩子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吗?
这是我发现的第一点:家长们本没有方向,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论方法有多微妙,看上去有多好,也不过是一种尝试。甚至都很少听到家长们与孩子的对话,听听孩子们的到底想的是什么?
以教代学,快乐学习法
大人们喜欢指挥,喜欢教授孩子,但为什么不能逆向思考一下呢
参加交流会的有60多人,但是有两个家长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事例一:
第一个是我们小组的曹爸爸,他在发言的时候说,我其实不管我们家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这是我跟她(曹爸爸7岁的女儿)之间的约定。但是有一点就是每天放学回家之后,让孩子把今天的内容重新教我一遍。有时候孩子记不住或者忘了,她自己主动去找课本,找她的作业本,然后温习一遍再教给爸爸。
曹爸爸虽然说着,我不关心女儿的成绩,但从他的话里得到,她女儿的成绩并不差,甚至可以说算得上是优秀。这种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事例二:
第二个是鲁爸爸,他本身是做教育出身的。儿子已经上初中了,但是他讲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时说,孩子小的时候记忆力,灵活性都非常高,绝对不能忽略了初中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培养,甚至让我想起了电视剧《虎爸虎妈》中的剧情。他跟孩子约定了初中之前让他学习了7门的业余爱好课程,什么吉他、围棋、书法等等,上了初中之后他给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主要的内容就是让他在这些业余爱好中选择1个自己最喜欢,作为未来的长期培养的,让孩子分别给他讲了选与不选的原因。
通过以上的案例中大家发现了什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孩子互动中提升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互动式教学真的值得很多家长们学习。
事例三:
今天在写文章之前刷了下朋友圈,看到一个家长晒出的朋友圈,自己的孩子是他们小区最爱看书的,现在三岁多,家里全是书籍,而且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坐在地上让妈妈给他讲故事。而且平时小家伙安静的时候就坐在床上看书,引来好多家长在问,在羡慕。
不过这个家长说了一段话,也非常值得很多家长们去学习:
这其中折射出教育方式是什么呢?父母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育专家有话说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请丢掉那种”野路子”教学法,把孩子当成”试验品”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他的著作《家庭教育》中提到了这几种比较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家长们有帮助。
原则一: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这一点我相信很多家长都能做到,毕竟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们的掌上明珠。但是这里面提到,切记一点,不要鼓励过头。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过犹不及。孩子们没有基本的判断,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给自己设立好具体的标准,或者是原则。没有原则/底线的教育,那孩子真的要要上天了。
原则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这类举了个例子:
冰心的母亲也很钟爱冰心的,但她很懂得冰心的心理,而所用的教法与志贞的母亲所用的适成一个对比。
凡冰心做事稍微做得好一点,母亲就称赞他说:“冰心,你强啦,这里做得这样好看,那里做得这样整齐。”冰心听了就觉得很高兴,下次做的时候,就格外愿意做愿意学了。一日,冰心(那时约有四岁多一点)看见地上有肮脏的东西,就去拿了扫帚畚斗把肮脏物扫去;虽然没有象成人扫得干净,但母亲看见了就极端地称赞。以后冰心就常常去打扫污秽东西而且不久就能打扫得清洁了。这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总之,不论冰心做事或读书,母亲总是用积极的方法去鼓励的,因此冰心就格外喜欢做事、格外喜欢学习了。
不要总是把他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他人家的还那么优秀那也是别的家长们的优秀,作为父母天天把他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不会觉得害臊吗?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把握好节奏。让他们能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原则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现在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压力大,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所以总是感觉孩子上学就是在学校学习,跟家庭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父母努力挣钱,给孩子提供足够好的资源,孩子就能够成才。如果按照这个道理,那穷人家的孩子是不是永远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呢?
面对教育孩子是平等的,尽管有时候资源方面我们确实没有办法掌控,但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们是否能够以身作则呢?很多家长平时自己也不看书,除了看电视就是刷手机,孩子一哭就给他个手机,给他个平板然后让他自己玩儿,这种教育只会把孩子的未来葬送掉。
孩子不仅模仿我们的日常,也会模仿比如说话、做事儿方式、与人相处等等,想要教育好孩子,最关键的一点是父母们先做好自己。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还期望着把自己希望都交给孩子去完成吗?
老家里经常看到一些年轻的家长,自己学习没学好,没考上大学,然后教育孩子,写作业、看书。自己却在一旁打麻将、刷手机。即便是孩子是个天才,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也不过只是出现一个”仲永”罢了。
原则四:做父亲/母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
现在我们常说孩子跟父母之前会有代沟,但是在10岁之前,小孩子的心智都不成熟,思想也没有那么健全,在这时候作为父母的就应当与孩子们作伴侣。跟孩子成为朋友,没有了隔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就更浓厚,以朋友的方式,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相处,才是我们家长们应该去做的。杜绝那种命令式的说教,训斥,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早早的关上自己的心房,不愿意跟家长们交流。
总结一下:
这也是这两天参加过儿童交流会的一些感受,以及根据《家庭教育》这部著作中学到的一些关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是个非常大的话题,不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要放在第一位。没有身心健康,心智健康,其他的一些都无从谈起。
在20日的交流会中,我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冰壶式”教育。孩子就像我们抛出去的冰湖一样,给他们一个大的方向,我们只需要在他”滑动”的过程中,扫除障碍,引导方向就好啦。虽然简单的几句话,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未来的一个教育方向,再结合上面陈鹤琴老师提出的一些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会帮助到很多的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