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位家长朋友微信留言说:“每次的学习仿佛都是一场战役!家里是鸡飞狗跳!”我随即通过线上了解调查发现:家长们陷入了严重的教育焦虑。面对孩子们在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他们循循善诱,而孩子们无动于衷。于是,家长们是“顿足捶胸”“暴跳如雷”。可怜天心父母心,家长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而我不仅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家长,有着双重身份,我开始了关注和思考。
一、以身作则,鼓励和陪伴中进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性特别强。著名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孩子早上8点晨读,作为家长不能睡在床上喊:快点起床晨读了。如果家长早早起来拿一本书自己在那读,我想这种示范的效果肯定是惊人的。
分享一个我的学生的故事。线上教学开始时,我班的小李同学不能按时交作业,我一遍遍地提醒,效果甚微。忽然一周,他及时交作业,准确率百分百,我很欣喜。与家长沟通,发现孩子的妈妈每天按时起床、陪伴上课、写作业,让我惊讶的是家庭作业——孩子的妈妈每天都会用一段文字来评价孩子的作业,一如既往,从未间断。看到这些,我这个老师妈妈着实佩服。的确,你付出的越多,你收获的也就更多。正是在妈妈的鼓励和陪伴下,小李同学的作业书写得规范认真,准确率变高。这就是爱的教育、陪伴的见证!
2.合理计划,帮助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段时间宅家学习,我的孩子虽能按学校的课表按时上课、完成作业,但是他拖拉,家里也常因孩子的不自觉而不愉快。我平静思索后,不妨尝试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于是,我和孩子商量制定了属于他的学习计划表,我们两人签字画押,每天我坐边上办公,他读书习字。就这样,我们娘俩相处融洽,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好习惯。”疫情期间,作为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接着要明确自己制定的计划必须遵守。将计划表张贴在书桌上,便于孩子随时看到,时刻提醒和约束孩子的行为。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就变为一种习惯了。
3.劳逸结合,体验和实践中充实。
这段时间,人人在家,家长们心理上有疫情的紧张和保护孩子的担当。孩子们也一样,他们一颗贪玩的心被困在了家里,也经历着紧张和焦虑。作为家长,除了让孩子上好网课、写好作业外,还可以陪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增强亲子感情。比如,写一张毛笔字,宅家共运动,亲子共阅读、听音乐、玩拼图、玩数独等。这样不仅可以让亲子感情更亲密,更能充实地过好好疫情下的每一天,不会因没有事做,让孩子过着无聊的日子,浪费美好的时光。虽然宅在了家,但依然可以共欢乐。
4.榜样力量,引导并树立正确的目标。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吃不了一点点苦。刚好趁着疫情,我们可以给孩子们讲讲在抗疫一线的医生和护士的感人故事,讲讲84岁终南山爷爷和73岁李兰娟院士等抗疫英雄的事迹,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担当和责任,什么是舍身和大义。又如,河南洛宁的14岁女孩郭翠珠,因要上网课,家里又没网络,所以只能来村支部蹭网学习,父亲默默地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儿。家长可以借助这些实实在在的故事,去感动、感染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律,引导树立正确的目标。
5.敬畏生命,珍惜和感恩中成长。
现在正经历着一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情,这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也是一次难得的敬畏生命教育案例。宅家让孩子们知道,那些死去的亡灵,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他们不是数字,也不是陌生人!他们同样也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是我们的同胞!面对疫情,没有局外人,每一天安宁的生活都要珍惜。
同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疫情中负重前行的“逆行者”,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我们才得以健康地待在家里;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才能在家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父母的遮风挡雨,你才能安心学习。
生活就是教育。学习的引导、教育的修行,一直在路上,家长们任重而道远。愿我们携手育人,让宅家的孩子们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