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与内在品质
在上一期的文章里,我所讲的前三项基础上,家长要去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内在品质。如果孩子已经做到生活很有规律,按时作息,上课专注学习,准时完成作业,有这些习惯保证,玩手机至少不太影响学习和生活。另外,培养责任心、自律性、自制力、意志品质,这样在家长告知孩子手机带来的各种不健康因素时,孩子就不容易被手机里的一些东西所诱惑。
当孩子对手机上瘾,即使家长不给孩子买手机,孩子也常常会想尽各种办法拥有自己的手机,控制不是好办法,有时会更麻烦。随着孩子长大有好奇心,对一些新鲜事物感兴趣是可以理解的,我在工作中观察如果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即使有自己的手机,过度依赖或上瘾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二、提升家长的能力和内在状态
家长为什么搞不定孩子,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不能让孩子听自己的话,说到底是因为做家长的能力不够,无论怎样和孩子互动,都不能让孩子听话。不仅仅遇到手机问题家长无能为力,即使遇到其他的矛盾,家长也很难靠自身的能力解决。所以家长需要快速地提升能力。比如说有效沟通的能力,对自己心态情绪的调整能力,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认知,对孩子生命成长规律的了解,家长自身境界的提升。
我经常给家长的建议是家长需要以坐火箭的速度成长,因为教育孩子是有时效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能起到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趁着还在有效期,家长下功夫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踏踏实实地做一些规划,做一些功课,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
有很多孩子身上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家长内心的投射,比如家长内心的创伤、扭曲或者压抑的部分,家长没有自我满足的部分。如果家长从小到大一直很压抑,一直努力工作,拼命做事,同时内心却渴望自由休闲的生活方式,那孩子会替家长玩以此满足家长的内在需求,孩子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为了平衡家庭系统。这就涉及到家长需要先疗愈自己内在的创伤,看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家长可以先自我满足爱自己令自己快乐,等创伤疗愈了,再去和孩子沟通,解决这个问题就变得相对容易很多。
三、掌握沟通的重点
当孩子在手机上玩游戏时,家长会发现跟孩子说话,孩子会不耐烦,甚至连回应都没有。这时候家长要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跟孩子沟通,或者家长觉得孩子在玩的时候也能去沟通的话,也可以尝试。
沟通的重点,就是去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不是要玩手机,玩游戏,而是这玩背后带给孩子的感受,比如说需要感受放松,需要感受快乐,需要感受成就感、存在感、价值感。所以您可以找机会和孩子一起探讨。
家长可以通过猜测问孩子是不是玩手机的时候特别的快乐忘我,或者打游戏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心理很满足等等。家长通过这样的问一点一点说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甚至孩子的想法,不带着批评和指责,这样家长和孩子就开始建立起一种顺畅沟通的状态,而不是对立的状态,然后再一点点深入。
家长可以继续问如果这样一直玩手机的话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孩子可能会回答损害身体,对眼睛不好等,其实孩子是知道的。或者孩子说自己也不想,但是控制不了,有些孩子的确是这样。
家长可以继续引导:“其实你也想控制,可是控制不了,那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方式呢?或者需不需要爸爸妈妈配合一下?”家长可以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只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不给任何建议,但凡给建议或讲道理,沟通就没法继续下去。给建议或讲道理,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就会变成以家长为主体,和孩子沟通,要时刻感受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平等地沟通。如果孩子想改变,家长可以跟孩子用问问题的方式一起想办法进而引导孩子,支持孩子改变,达到沟通的效果。
家长需要记住一点,不要把重点放在怎么控制孩子令孩子放下手机这件事上,而是通过跟孩子的沟通,尝试着精准地了解到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家长越精准地说出孩子的想法,沟通就会越顺畅。聊着聊着,家长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告诉孩子了。家长可以这样表达:“我很在乎你的健康,我很在乎你的眼睛,这样玩已经影响到了作息时间,影响到健康,这个问题需要解决,那我们怎么样解决呢?”
一个有效的沟通是了解对方的需求,理解对方的感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需求,也知道自己的感受,然后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达成共识来满足彼此的需求,这就是一个良好沟通所要达到的目的。
虽然我们讨论的是如何放下手机这个主题,严格来说,还是在讲家庭教育的体系、系统,家长有能力让孩子放下手机,有能力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那么就有能力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所以如果家长能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家长就能帮孩子解决学习的问题,改变不良习惯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困扰问题,以及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帮助孩子确定人生方向,找到学习成长的目标,因为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家长具备同样的能力,状态和境界!
祝福所有的家长都成为有境界有智慧有能力的家长,培育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