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一个段子:
如果把家庭教育比喻成西天取经,
那孩子就是唐僧,而妈妈就是那个孙悟空,孩子一有事就喊悟空。
而爸爸呢,像八戒,平时闷不作声,什么辅导作业啊,参加家长会啊,陪孩子去兴趣班,这些小事一律不管,还要担心他是不是还留恋着“高老庄”。
中国家庭一直有个误区,“男主外,女主内”。
爸爸们白天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见客户的路上,
哪怕晚上回到家,精力也会放在手机上。
而在家庭教育中,一直是“昂贵的稀缺品”
大多数孩子都归妈妈管。
有一组调查显示:
高达77%的父亲,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1小时内,
仅有9%的爸爸陪伴超过3小时。
人们总是下意识地以为:
陪伴孩子是妈妈的事,与他无关。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孩子见了娘,无事哭一场”,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孩子是很单纯的,
他们把“爱”量化为时间,谁陪我时间多,谁就爱我。
妈妈陪我多,我就跟妈妈亲,
爸爸不经常陪我,他就不爱我。
所以,这就是爸爸们好奇的原因:
为什么孩子越大,跟我越疏远?
就像画家刘墉说的:
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没有手。为什么?
因为在孩子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
可靠,但存在感不强。
心理学家说:
父亲这个角色对孩子的影响相当大,
尤其是孩子12岁之前。
如果父亲的陪伴少,
对男孩来说,他会失去榜样的力量,变得自卑、叛逆,会影响学业和职业;
对女孩来说,她会失去安全感,变得不自信,甚至会影响以后的择偶观。
为什么,要让爸爸带孩子?
美国秘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更好,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蔡笑晚,大学没有毕业,一家8口挤在16平米的出租屋,却培养出了6个孩子,个个成才,被誉为「博士之父」。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博士毕业,现任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美国圣约翰大学博士;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为银行机构担任要职;
六女蔡天西,18岁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28岁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副教授。
众多媒体采访他:你的育儿秘诀是什么?
他说:我把父亲当成我的事业。
同样,当年以一首《爱情鸟》火遍大江南北的林依轮,后来沉寂许久。
再次回归娱乐圈,却登上了「学霸家长」的宝座。
大儿子林子豪被排名全球第二、全美第一、号称设计学院中的哈佛的帕森斯录取,并获得一个季度12000美金的奖学金。
小儿子Leo更是美国西岸排名第一的撒切尔中学,当年在中国招收的唯一男生。
在两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林依轮没有缺席过。
他说:我最大的事业就是做好父亲这个角色。
那个不陪孩子的父亲,后来怎么样了?
世界不会亏待愿意主动陪孩子的父亲,也会偷偷惩罚那些“不陪孩子的父亲”,
那个不陪孩子的父亲,后来怎么样了?
我表姐今年30岁了,人生中没有结婚的打算,过年也不回家。
去年舅舅过生日的时候,舅舅在饭桌上说起来,就生气:
“你还有没有点数,都30了,还不结婚,老女人了,谁还要你。”
表姐说:
“我又不用你养,你管我什么时候结婚,你先管好你自己吧。”
舅舅一下子就火了,摔了盘子:
“你怎么跟你爹说话呢?没良心的东西,谁养你那么大?”
“谁养我那么大?我奶奶,反正不是你。
你给我开过一次家长会吗?你陪我逛过一次超市吗?你给我买过一件衣服吗?我在外面上学,你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吗?
我这辈子宁愿不结婚,找谁都不会找你这样的!”
表姐从小就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学习特别用功,每次考试都考前三,高考也考到了一个省内重本,
按理说这样别人家的孩子妥妥的人生赢家,可表姐却是一个“缺爱”的孩子。
小时候,她学习好的动力,就是爸爸会陪她出去玩,
可是她考90分的时候,爸爸威胁她:“你考这点分,还上什么大学啊,你对得起我们吗?”
100分的时候,爸爸只会说:“这有什么啊,有本事考第一啊?”
小时候不管也就罢了,长大了还对表姐的工作生活之指手画脚,
明明表姐在上海拿着高薪工作,舅舅舅妈非让她回老家;
明明催她结婚,表姐一说:那借我点钱付首付,舅舅说:我没钱。但转身送儿子去了私立贵族学校。
明明一年也不发一次微信,可发微信竟然是问表姐要钱。
去年,表姐收到了舅舅的微信,说生意资金被套住了,需要周转,一下把表姐的几十万都提走了,也没有了下文。
可是舅舅有好几套房子,随便一套都比几十万值钱多了。
我特别心疼她:你不爱她就算了,为什么长大后还不放过她?
表姐说,从那一刻起,她对父亲两个字彻底死心了。
她非常不喜欢和男生接触,觉得全世界都没有好男人,所有接触她的男生全都被她的刺逼远离了;她更厌烦结婚,不喜欢小孩子。
她把父亲的联系方式拉黑了,说他老了绝对不会管他。
电影《年轻气盛》里也有类似的一幕。
弗雷德的女儿对父亲声泪俱下的指责与埋怨:你从不付出,对妈妈和对我都不付出……
她的爸爸几乎从不关心她,都是妈妈在操心。
她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独立,因为没有人可以靠,只能靠自己。
可是,父爱的缺位,让她与异性相处充满了挫败,她特别容易招惹渣男。
别人对她好一点,她就觉得自己要和他在一起;
一句甜言蜜语,一块糖都很容易把她骗进爱情的陷阱;
哪怕是别人的错,她会下意识认为自己没做好,委曲求全。
后来,她丈夫出轨,她的第一反应不是认为对方做错了,而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对方才会犯错。
看着她原谅丈夫,委曲求全,自己躲起来卑微痛哭的时候,我心揪得特别疼。
这个从小不被父亲疼爱的女孩,长大了不过是想好好被爱一次,怎么就这么难啊?
世界也正在偷偷惩罚“不陪孩子的父亲”
而对于男孩子来说,父爱缺席的危害在青春期就开始显现了。
曾经有个纪录片揭开了少管所孩子背后的隐情。
有个孩子从小就缺少父亲陪伴,哪怕父亲在家也只会大呼小叫。
他从小就跟爸爸对着干,气得父亲不管他,没有人教给他对与错,是与非。
14岁那年,跟同学打架,不小心捅了别人。
少管所的民警说,这种情况叫典型的父爱缺失症。
缺父爱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性格冲动,内心也比较脆弱,容易激情犯错。
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小时候因为忙于工作缺席儿子的生活,导致父子“反目成仇”。
儿子长大后一直攻击父亲:
“他让我妈比一般女人更辛苦,是个零分父亲,在家里一无是处。”
宫崎骏说:
我画了再多的动画,温暖了再多人的童年,也换不回自己儿子的小时候。
世界正在偷偷惩罚不陪孩子的父亲。
当你躺在床上看手机,还想让孩子好好学习?
不,
你收获的同样是一个喜欢躺在床上打游戏,刷视频的少年。
当你把辅导作业、讲故事的时间让给妈妈,自己盯着电视的时候,
你得到的同样是一个,
不喜欢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看电视的孩子。
当你嫌孩子麻烦,不愿意跟他交谈,不喜欢和他玩玩具,不陪他出去玩,说工作忙的时候,
许多年后,
当你想和孩子交流,见面,
可能也会被遗忘在微信的一角,
因为你的孩子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你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
那么那些年后,
你所有陪孩子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教育路上最深的遗憾。
父亲前半生的懒惰,会造成后半生的孤独。
那些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有多优秀?
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说: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亲的教育。
心理学专家指出,爸爸陪孩子的好处有很多:
●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哈佛大学研究:人生下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亲密性,母亲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二是独立性,这是父亲天然的优势。
因此,爸爸的陪伴,可以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对错,更有责任心。
同时更有利于养成独立且自信的人格。
●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2岁到6岁是每个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对于男孩来说,爸爸是英雄,是榜样;
而对女孩来说,爸爸是陪伴,是安全,
爸爸足够的陪伴,不仅给孩子安全感,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探索世界,培养探索的能力,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养成。
● 强化性别认同:女孩更像女孩,男孩更像男孩
有研究显示,
缺乏父亲的陪伴,男孩会缺少阳刚气,变得有点娘;
而女孩子会强迫自己变“凶猛”,有点“爷们儿”、“女汉子”
而爸爸的陪伴,会让女孩更像女孩,男孩更像男孩。
女孩会更温和而坚定,懂得底线和界线,不会随便就被一颗糖骗走;
男孩会更勇敢和有责任心,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同时还有强烈的是非观念。
● 更懂得自律和自控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
妈妈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
爸爸则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
因为性别关系,爸爸会更强调规则意识,强调公平和责任,
所以妈妈适合当决策者,爸爸更适合做家庭中的执行者。
有研究表示,孩子在爸爸面前,往往会少了对妈妈的天然依恋和撒娇,会变得更有规矩。
所以,爸爸带大的孩子,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具有更多的自控意识与自律行为。
而懂得自控的孩子,才能掌握自己的一生。
● 孩子的智商情商更高
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2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说:父亲,对孩子的学习、性格、情感、品质、体质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这5件事,妈妈别管,必须爸爸来做!
《开学第一课》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把你的孩子养育好,就是在赚大钱!
这5件事,妈妈别管,必须交给爸爸做:
● 每天至少陪孩子玩10分钟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童年时期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是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是教育他们的最佳途径。
有爸爸会说:才10分钟?我天天陪孩子几个小时呢。
您这几个小时,是不是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玩游戏?
这是无效陪伴,没用。
放下手机,全身心陪孩子玩。
这10分钟,效果是你意想不到的。
● 每周至少陪孩子户外运动一次
可以是爬山、踢球、打羽毛球。
有人统计过一组数据,
在2017年的42名高考状元中,有24人非常喜欢运动。
一个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说:
“我当初能考上清华,多亏了我的高中班主任每天带我们踢球一小时!”
孩子运动后,会产生多巴胺,可以让他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快乐地学习;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
每周两到四次体育锻炼,可以使脑内的海马体变大,
这部分区域主管孩子的学习和记忆,越发达,孩子就越聪明。
爸爸跟孩子运动,不仅可以建立更亲密的父子关系。
而且,在单独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爸爸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也更能体会妈妈的辛苦。
● 每周至少陪孩子吃3次晚餐
晚餐是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的时光,也是一天的仪式感,
爸爸尽量不要缺席。
“宝贝,今天开心吗?”
“有啥好玩的事情吗?”
“有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吗?”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亲子关系才能更融洽。
● 主动分担家务
好的家庭关系是:从来不“帮”妈妈做家务。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成员的一员,都有责任去维护这个家的干净和整洁。
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爸爸做不做家务,会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尤其是女儿。
爸爸不做家务的家庭,女儿倾向于选择家庭主妇或服务型职业;
爸爸常做家务,女儿更愿意挑战CEO、企业高管等职业。
● 爸爸爱妈妈
有个父亲对女儿说,“记得找另一半的时候,多看看他家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否恩爱,家庭是否和睦。
因为公公对婆婆的态度,很可能是你老公以后对你的态度。”
有机构曾调查过100个婚姻濒临崩溃的案例,有50%以上的人来自父母常年吵架、酗酒、有外遇、有家暴等家庭。
不信,去看看那些父亲对母亲呼来喝去、说话粗鲁的家庭里,儿子是如何理解婚姻的;
再去看看那些父亲对母亲体贴入微、说话柔和的家庭里,儿子又是如何理解婚姻的。
千万不要小瞧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都是看到什么,就会习惯什么;习惯什么,就会体现什么。
所以,父亲一定要学会爱的表达。
一个好的家庭关系,就是爸爸会说话,妈妈好情绪。
● 最好的教育是“妈妈说了算”
黄磊曾分享过,妻子教育孩子的时候,他是坚决站在她身后的,哪怕想法不一致,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反对。
当孩子问爸爸:「我可以做这个吗?」「我可以不弹钢琴了吗?」
黄磊会问:「妈妈怎么说?」
孩子们会告诉他:「妈妈不同意。」
黄磊就会说,他也不同意。
因为好的家庭教育,只能存在一种声音。
作为爸爸,只要妈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那就坚定地站在妈妈的立场,理解和尊重妈妈的意见,贯彻执行她的理念。
但并不是说,让妈妈承担所有的责任。
而是,父母的作用不同,分工也不同。
妈妈是决策,是方向;
爸爸是榜样,是陪伴。
养育男孩,
妈妈培养孩子习惯和品行,给男孩正确的三观和底线;
爸爸教会他自信、勇气、责任、格局,给孩子更好的榜样力量。
养育女孩,
妈妈培养女孩的学识、三观、性格,决定女孩的人生高度;
爸爸给她安全感,自尊、自爱、而后爱人,给女孩好的婚姻模板。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
“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一个家庭最大成功,就在于培养出一个优秀、上进、会感恩的孩子。
把这篇分享给爸爸:
陪伴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爸爸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影响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