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有人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生命的基石。

人是靠习惯生活的。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

习惯一旦产生,就会影响人的潜意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

而对于孩子,我们也常说“先抓习惯,再谈成绩”,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哪些习惯呢?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说是学生们知识来源的最大源头,所以专心上课相当重要!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试着用记笔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老师的话题来拉回注意力。

听课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只观察不思考,不是真正的观察。很多学生总是说:为什么我看书上都会,一考试就不会了?其实这就是不思考的结果。课本上解题步骤、公式定理什么都一清二楚,你自然能看懂。如果看的时候不思考,那么合上书,你自然什么也不记得,知识点压根就没学懂!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

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在相互的探讨学习过程中,其实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

7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和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从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多想一想,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

复习必须及时,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作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地复习一下。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不要把错题集当成敷衍了事的事情,错题本用好了真的能带来成绩的提升!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地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1日 下午5:48
下一篇 2022年5月21日 下午6:16

相关推荐

  • 14岁孩子沉迷游戏打妈妈

    14岁孩子沉迷游戏打妈妈 最近,我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电话,是孩子的的母亲打来的。她告诉我,孩子最近沉迷于游戏中,而且还经常对她发脾气和暴力。她非常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我能提供…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30日
  • 如何关注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未成年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关注未成…

    孩子教育 2024年1月15日
  • 学生在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但不享受什么待遇(先休学然后保留学籍再降级)

    休学并保留学籍再降级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水平和未来的发展,选择休学并保留学籍再降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们的努…

    孩子教育 2024年8月26日
  • 孩子叛逆期顶撞老师该怎样

    孩子叛逆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许多孩子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叛逆、顶撞老师等行为。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叛逆期的表现,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孩子叛逆…

    孩子教育 2023年10月30日
  • 孩子沉迷手机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沉迷手机不听话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机,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他们可能变得孤独、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与其他家长孩子疏远。此…

    孩子教育 2023年7月30日
  • 读书的孩子吃什么可以增强记忆力(14岁的孩子吃什么可以增强记忆力)

    前段时间看朋友写了一篇蚕豆文,文中有一段写他们儿时在吃蚕豆的季节里,会把蚕豆用线串成一串挂在脖子上,然后边吃边玩。我看了觉得挺好玩,能脑补出那副画面。 蚕豆别名胡豆,是张骞出使西域…

    孩子教育 2022年5月10日
  • 念地藏经能提高孩子成绩吗

    念地藏经可以提高孩子成绩吗? 家长可能会疑惑念地藏经是否可以帮助提高孩子的成绩。事实上,念地藏经是一种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和改善身体状况。但是,对于提高孩子成绩,它并…

    孩子教育 2024年8月23日
  • 小孩子不玩手机就哭怎么办

    小孩子不玩手机就哭是许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应该…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17日
  • 有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要怎么培养

    有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作为一个父母,你可能会感到骄傲,也可能会感到焦虑。无论是哪种感受,我们都希望能够更好地培养这个优秀的孩子。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一个学习…

    孩子教育 2024年8月9日
  • 让孩子远离焦虑读后感及措施

    让孩子远离焦虑读后感及措施 近年来,焦虑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如何让孩子远离焦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读后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

    孩子教育 2023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