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放开二胎了,有的家庭有两个、三个孩子,但是孩子依然是金贵之身,家长都特别宠爱孩子。宠爱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过度宠爱,不及时对孩子的一些坏习惯进行纠正,反而是纵容,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好处。
带孩子和邻居家的宝宝优优在外面广场上玩球,邻居老远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男孩过来了,跟我们说“咱们还是换个地方玩吧!”
孩子们正玩得高兴,为啥要换个地方呢?
邻居说“那个‘小霸王’来了,咱们惹不起可躲得起!”
我们一边走,邻居一边说了这个男孩的故事。
原来,那个男孩叫浩浩,出来玩的时候从来不带玩具,看到谁的玩具好就抢着玩。有一次,优优正在玩小汽车,浩浩很喜欢那个小汽车,就过来拿。妈妈也帮着他要,邻居不好意思拒绝就让优优给了他。
可是浩浩玩了很久也没有还回来的意思,好像是自己的玩具一样实在。邻居去要,浩浩妈妈就说没玩够,玩够了再说。邻居要回家了,浩浩也不想还这个玩具,浩浩妈妈说等玩够了再给送回去。邻居无奈离开了,过了好几天才要回了玩具。
浩浩就是这样,只要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去拿,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只要他愿意就行。邻居们知道他这个特点的,都躲着他走,生怕他抢孩子的玩具,惹自己家孩子不高兴。
孩子这些坏习惯不能惯
- 乱拿别人的物品
现在生活条件不差,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玩具和喜欢的物品,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又特别强,总是喜欢自己没有的玩具或物品,有时候即使自己有一样的玩具,也会感觉别人的更好,所以总想着占为己有,忍不住去拿。
但是总是乱拿别人的东西,这种习惯很不好,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让人感觉没有教养。孩子既然把自己的玩具带出来玩,肯定视为珍宝,而且是用来打发无聊时光或者寻求安慰的。如果把孩子的玩具抢走,破坏了对方的计划,就会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伤害。
总是乱拿别人的物品,形成习惯,也会养成顺手牵羊的习惯,小错不纠正会酿成大错。“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一个初中女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有个坏毛病,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同学们对她都“敬而远之”,就是因为她小时候拿别人东西拿习惯了,不是思想品质有问题,是个习惯养成的问题。
- 乱发脾气
很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发脾气,哭闹撒泼。有的是因为遇到了不开心的事,通过发脾气发泄心中的怒火;有的是因为家长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通过发脾气要挟家长。不管哪种发脾气,都不应该纵容。
如果孩子一发脾气,家长就表现得特别紧张,赶紧想办法哄孩子开心,任由孩子发脾气或者无限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发现原来发脾气如此有用,以后会变得无法无天、变本加厉、贪婪无比。
一种行为总是重复就会被强化,如果不及时纠正,一次次的发脾气就会成为习惯,会影响孩子成人后的性格,甚至会对父母发脾气。
有一个10几岁的孩子,因为妈妈不给他买手机,他就对妈妈又踢又骂,妈妈只能东躲西躲,也不对他采取任何措施,一看就是从小惯坏了。
- 喜欢撒谎
还有的孩子喜欢撒谎,有时候孩子的撒谎是无意的,是因为大脑还没有发育到相应程度造成的。但有时候撒谎又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明明自己做错了事,却说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别人做的,因此可以逃脱责任。有的孩子为了获得一定的奖励,而把没做的好事揽到自己身上,欺骗大人。
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知道和大人斗心眼了。但要注意分清不同性质的撒谎,如果孩子故意撒谎,就是不诚实的表现,习惯成自然是不可取的,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都知道放养小孩的故事,他可能是一个玩笑,却把自己害死了。一个孩子经常用狼来了去糊弄人,让大家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救他,但是到后来大家都不信任他了,当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没人相信他,最后,他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这样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 转移注意力
孩子总喜欢乱拿别人的物品,是因为自己没有或者别人的物品更好,家长如果能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意识到这种行为不好。
首先,家长不要怂恿孩子或者纵容孩子去拿,而是及时给予制止,告诉孩子“别人的物品不能随便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
其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玩其他的玩具或者带孩子去更有意思的地方去玩,帮助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很多家长带孩子外出的时候都会带一个玩具或者零食,当孩子喜欢别人的物品时就可以派上用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软肋,用其他的方式转移注意力。
最后,家长要注意了解孩子的想法,这个物品自己家没有,还是自己家也有,只是孩子的心理错觉误认为别人的物品更好。如果自己家没有,孩子又特别喜欢、又很有价值,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个。如果自己家有一样的,可以给孩子讲物质不变的概念,让孩子明白其他孩子手中的物品和自己的完全一样。
- 让孩子没有快感体验产生
当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时候,家长们也不要训斥孩子,不要表现出特别激烈的情绪。
当孩子刚刚开始有自我意识的时候,会有很强的成就感需要——要看到自己的意志能够变成现实,要看到自己对世界的影响力有多大。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情绪变现得特别强烈,就给孩子带来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快乐,就实实在在地强化了他的坏习惯。
要想防止孩子的某个坏行为发展成为坏习惯、坏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孩子做出了这个行为以后,让他没有快感体验产生!
当孩子发脾气时,对于小孩子,可以抱住孩子,让孩子渐渐冷静下来。对于大孩子,就要让他到一个冷静的场所,慢慢平复情绪。或者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的视线离开想买的东西。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父母二人带凯凯逛颐和园。凯凯看见有卖水枪的,闹着要买。妈妈说家里有一个就不给买。凯凯大哭, 不走了。父母不理他,径直朝前走。凯凯跟在父母后面,一面哭一面窥测家长的态度,看见没有希望,哭声越来越小,最后终于不哭了。 爸爸妈妈有意放慢脚步,让凯凯追上来,领他回家,却绝口不提水枪的事。
- 为孩子找到积极、健康的活动,让他获得快乐
当孩子有坏习惯时,是因为没有坏行为的快感替代物——没有健康、正当的行为所获得的快感去替换不健康、恶劣行为带来的快感。所以我们要帮助还找到找到积极、健康的活动,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快乐。
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不乱拿别人的物品、不乱发脾气、不对孩子撒谎,做出好的行为,让孩子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
家长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鼓励永远比批评有效,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也不要吝啬对他的表扬。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让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孩子就不会因为想得到一点奖励逃避一点批评而撒谎了。
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温暖和爱,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多带孩子外出游玩、读书、游戏,让孩子在宽松、民主、快乐的气氛中生活。
悟语:当你发现孩子有一些坏习惯时,首先要反思自己,正是自己的不当行为强化了孩子的坏习惯,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但是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3岁到6岁,是孩子建立规则感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要错过这个建立好习惯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