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说一下教育,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有些问题看在眼里,不吐不快很想说说。
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我经常扪心自问,什么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以前帮老大选择学校的时候我很焦虑,好学校咱去不了,考不上也没硬关系,普通学校又心不甘,成天自己折腾自己。慢慢的我懂得了,最好的学校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能让自己孩子压力适中,既不学的痛苦也不学的梦游,动力满满的学校才是他最好的学校。孟子说:己所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喜欢干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个道理适用于孩子,我们家长认为最好的学校、培训乃至工作和婚姻等等,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如果娃在象中勤学自勉,能在自己的位次找到方向,适合这个学习氛围和环境,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象中是胜过高新一中的。我看见过最奢侈的婚礼,但最后两口子过的生不如死;我见过日子紧凑的夫妻,但能一心奔光景。最好的选择莫过于舒服,这世间如果有什么教育是最好的,我相信那一定是和孩子同频共振的教育,能引导娃积极心态正能量的,才是最好的,父母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让娃懂得如何去选择。当然,前提我们是懂得选择。
二、如何看待学习成绩
现在全国在双减,不让校外补课,这是国家政策也是社会发展趋势,不是个人力量能左右的。过多的校外培渗透进了资本的力量,在消耗着教育的公平性,有钱人的投入毫无疑问能让娃的成绩提升档次,但普通家庭呢?寒暑假娃的补课费谁不头疼。双减是大流,我们要跟着走,但这不意味着家长能放任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品行端正的前提下,成绩太重要了。看一下每年的高考,一分干掉千人绝非虚言。985和211不会考虑孩子会游泳还是会唱歌,分数是最冷酷无情的,高考的成绩最终考验的都是家15年教育的眼光,娃即便有着梦娜丽莎般的微笑,少一分也别想上一本。双减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同一个起跑线自然成长,优秀的娃自然优秀。有的人说谁谁的娃不要人管,直接考到了北大。我只能说这样的奇才万中无一,不要拿个性问题共性看待,我在部队时候每月有次专业考试,考试前一两周我就开始背题库,每次我在埋头苦练时,朱春都会嘲笑我:李哥,这还需要背啊!他磕着瓜子看着三俗的书,临考前一天才看题库,结果成绩出来他第一,我倒数。有些人天生就是奇才,可遇不可求,但绝大多数的孩子是需要专门训练的。双减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缺位,这包括文化课的训练,高考分数为王。
三、家政是品德问题的温床
我最不愿意干的事就是费心思的事,如果花钱能让我不劳神费力,我宁愿花钱。如今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了家政,周内送周末接,花钱省力。谁愿意管娃嘛,每天回家我都有点怵,从进家门开始姑娘就骑在我头上,我吃饭干啥都顶着我的祖宗,以至于我感觉自己让压的个子都矮了。我是爱娃的,但我提起娃也想逃避。家政就很好的解决了很多家长的麻烦,但麻烦不会消失总会积累,教育不是花钱能解决的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群孩子聚在一起也一样,也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小江湖。缺少了父母的监督,孩子会学的自利,凡事先考虑自己,没办法啊,在一个小社会谁会无私的为你奉献。但凡有点条件,不要让孩子寄宿在外,没有家,孩子会把美好生活和混光景混为一谈。拉拢小圈子、谁能打谁说了算等等问题,会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逐步演变为社会问题。
四、谁在成就谁的问题
教育孩子最终成就的不是孩子,而是每位家长。教育能让我们明白为人父母的不易,能让我们反思自身的缺点,能让我们认识责任的含义。教育孩子是在磨练我们的心性,是在培养我们的习惯,我不相信家里乱七八糟的父母能培养出整洁爱好的子女,我也不相信爱占便宜的父母能培养出格局大的娃。让孩子去做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做到,我不能玩着游戏给娃说打游戏不好,我不能喝着酒给娃说不许喝酒,我不能叼着烟给娃说敢抽打断腿。自己迷恋于麻将、抖音和小酒,却给娃说不可以,娃会觉得你是在骗鬼。为人父母者身教胜过言教,娃是我们家长的监督者,我们相互成就。
五、如何看待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一直都有,我们国家的法律对待未成年人是很宽容的,宁挽救不惩罚,这是大方向的问题。批评教育是对待问题孩子的指导思想,但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出在了问题家庭的身上,这不是批评能治根的事。孩子在学校被小霸王打了,不敢给家长说,是觉得家长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不敢给老师说,因为老师把小霸王批评几句,会换来第二次挨打、嘲讽和鄙视。要是怕老师的批评,校园的老大就不会成为混混,在混混的眼里,批评就是荣耀。现在高中经过了一次过滤,阻挡了很多有问题的孩子,但初中不一样,初中娃良莠不齐,有的孩子在青春发育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你让家长管,可家长的问题比孩子还多。你让学校管,可已经逐渐触碰法律的问题,学校有啥办法。你让法律管,但法律很宽容。未成年人的肉体里法律从一开始就判定为居住的是天使而不是魔鬼,法律也很无奈呀。做为家长,我们只能加强和孩子们日常的沟通,让他团结同学,与人为善,起码在受欺负的时候,能让道义明显的站在他一边。小霸王就让生活和未来去惩罚吧。
六、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每个人或多或少,或都经历过心理的问题。我就爱看美女爱看钱,但我把这归类为道德问题,还没到心理问题的范畴。成年人会烦躁、会想不开,娃虽然小但也有个脑袋,也会出问题。有的家长不注意家庭氛围,两口子在一起咒骂打架,以为娃只是没买票的看客,其实他们完全是处在学习的状态,打人顶嘴一学就会。家人的冷漠会让娃学会冷漠,家长的暴力会让娃模仿,家长的不良嗜好会让娃崇拜。你身上有个老鼠的刺身,娃长大就敢绣个猫。家长的价值标准是在点滴之间给娃灌输,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在日积月累中出现的。早出晚归的人很难养活一条狗,狗一个憋在家里也会疯,何况一个孩子。父母的陪伴太关键了,两口子有一个不顾家的,能教育好娃我只能说难,一对不顾家能让娃成材的,大概是有祖先的福德在庇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