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和一位育有两个男孩的妈妈聊天,她十一岁的次子,正在旁边玩耍。看起来,这是一个胆小温顺的小男生,正乐此不倦,在墙角追逐踩着什么玩具。
正聊天的妈妈突然扭头对次子说:踩坏了,我们就得走着回家。
细瞅一眼,吃惊地睁大了眼睛,原来男孩脚底下来回踢踩的是妈妈的一串钥匙。早上因为和十七岁的哥哥发生了矛盾,男孩记了一天仇恨,到了晚上见到妈妈时,恶气还在,抢走妈妈的东西出气,发狠踢来踢去,并恶意踩来踩去。妈妈好像习惯了儿子的举动,一脸平和:你踩坏了,我们就得走着回去。
钥匙上还有塑料质地的开关器,那里经得住蹂躏,命不久矣。诧异做妈妈的态度,竟然娇惯儿子到此种起步,任由其发泄不满,并不以为然,想来习以为常,想来孩子不开心生气发脾气搞破坏的事十有八九,比这种出气方式严重的事多了去了,妈妈才如此淡定从容。
小不管则乱大谋。
小孩子生来是白纸一张,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们没有对错和是非观念,如果父母看到了却不指教,等到孩子形成习惯,再求改之,为时晚矣。就好像白纸上倒上了一个墨点,不及时清理,任意墨点自由扩散,浸透纸背,又加上新的墨迹,白纸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再也回不去了。
好习惯,要从小培养。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物质生活异常富足,一家又只生一个两个孩子,当了爸爸妈妈的大孩子,大孩子的双方父母四位老人,对孩子自然是异常宠爱,满足孩子们的所有愿望,想吃想喝想玩想睡想买想穿,一切都听孩子的支配。孩子做错了事,众多大人们轻描淡写地安慰孩子:以后不要这样做了,你会受伤的。教育的重点不在做错的事件上,而是担心孩子本身。
时间久了,孩子们养成了目中无人,为所欲为的性格,他们想怎样就能怎样,他们要什么,只要开口,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会无条件满足。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到了社会上如何生存,有谁会让着他。他们成家后又怎么办,家务活谁干,生气谁哄,生了孩子谁看,奶粉钱谁赚?
长大之后,会遇到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没有承担过责任的孩子,连碗掉在起上打碎都得踩地出气,把错误归罪土地的孩子,又如何担当成长以后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习惯被人照顾的人,父母生病需要照顾时,他们又会怎样回报一二。这些本不起眼的问题,却是日渐长大的孩子们,未来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从小不培养,长大就是解决不了,也缺乏解决的能力。
当家长的,别再无私地宠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了。我们终归有生老病死的时候,不早早把适应社会生存的本领教给孩子,一味惯着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摔倒了,踩几脚地出出气,任由孩子随心所欲长大,如此教育是失败的,不可取的。
对孩子说不!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敢做。什么是大人的责任,什么是孩子的责任。教会孩子明白成长必须有成长的规矩,必须承担该承担的职责。教育孩子收敛收敛暴脾气,到了社会上,没有人会让着咱。
好的成长习惯,要从孩子落地起就开始培养,不要娇惯孩子已经形成臭脾气,才想起教育来,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