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后,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伟大人物的成长事迹。其实这些伟人也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的巅峰。而他们的成功首先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家庭教育。下面将引用三位伟人的事迹来开启我们这次的讲述。
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清晨,在江苏淮安城内的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一个面目清秀的男婴呱呱坠地。谁也没有想到,他就是日后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伟人——周恩来。
总理降临到的这个家庭时候,正处在家境没落、入不敷出的时期。虽然物质方面不是那么优越,但总理的童年却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这完全归功于他的三位母亲。是的总理有三位不同意义上的母亲:生母、嗣母(养母)、乳母,其中缘由是那个时代特殊的家庭环境和遭遇所造成的。
生母的影响
由于家境越来越破落。总理的父亲为人老实、胆小、能力不强,在清江浦只谋得一个薪水很低的小差使,家里经常只能靠借债度日。外祖父家的一大家子人,也经常发生纠纷。由于生母贤惠、善良、办事公道,也很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常常担当起调解纠纷的角色。生母总是带着总理同去排难解纷。总理边看边听,很欣赏母亲先耐心听取各方情况再发表意见的办法,更叹服母亲经过耐心做工作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本事。总理从生母那里学到了许多办事的方法,对日后他的办事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嗣母的影响
嗣母陈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的秀才,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自幼喜好诗文书画,有较广博的学识和文学修养,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才女。她还学过一点儿医术,略通医道。陈氏性格温和,待人诚挚,办事细心,仁慈礼让。总理从4岁时起,便在嗣母的教育下开始认字和背诵唐诗。5岁时,嗣母又把他送到家塾里去读书。之后,他先后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以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核的书籍,虽然不能全读懂,但对他的思想修养、学识见解和思维个性,却是最早的熏陶。
乳母的影响
总理的这位乳母蒋江氏是嗣母陈氏托人在当地农家找的。在与乳母的共同生活中,总理听到和亲身感受到了是许多普通劳动者的事情,如播种、插秧、收割、舂米以及老百姓的日常凡人琐事。乳母带他到乡下家中去玩,他不仅结交了包括乳母的亲生儿子在内的一些穷苦朋友,而且切身体会了农民耕耘的艰辛,从中他也理解了嗣母经常给他讲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的真正含义。慢慢的乳母把劳动人民的勤俭朴实、行善积德的美德,潜移默化地传给了总理。
总理的一生,从性格、学识、修养到为人处事等方面,都深受到母亲的影响。三位母亲的教育和启蒙,为他日后所走的道路及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戴尔·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主要作品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等。
卡耐基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吃不饱,穿不暖。少儿时期父亲在外谋生计,母亲在家忙完家务,还把年轻时跟着父亲学做鞋的手艺拿出来,以此挣点零用钱。
卡耐基16岁时,不得不在自家的农场里干更多的活。每天早晨,他骑马进城上学。放学后便急匆匆地骑马赶回家里,挤牛奶、修剪树木、收拾残汤剩饭喂猪…… 在学校里,瘦弱、苍白的卡耐基永远穿着一件破旧而不合身的夹克,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有一次上数学课时,卡耐基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解答问题。他刚走上讲台,就听见身后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下课后才明白同学们笑话他的原因。班上一名捣蛋鬼坐在他背后,在他的破夹克的裂缝处插了一朵玫瑰花,还在旁边贴了一张字条,写着:“我爱你,瑞德·杰克先生。”在英语中,瑞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卡耐基非常难受。回家后他对母亲说:“同学们老是笑话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妈妈说道:“你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因佩服你而尊敬你呢?不必伤心,今年秋季,我一定给你买套新衣服。”
一次大水灾,洪水冲出了河堤,把农场的所有农作物冲得不见踪影。父亲用绝望的声音喊道:“上帝,你为什么老是和我过不去?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困境!”而母亲却十分镇静,她哼唱着歌,将家园重新收拾好。对于母亲来讲好像什么困难都不能让她放弃。以致于他们几次搬家母亲都能与邻居相处得非常好,他们有什么困难,总会征求母亲的建议;无论穷人富人,都来求母亲出谋划策。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提起母亲的这些事迹。
卡耐基在童年时代受到他母亲的很大影响。母亲高贵优雅、生性乐观、百折不挠。他称呼母亲为“女英雄”,这是他内心最神圣的秘密。
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正直勤劳远比财富更宝贵。在卡耐基的家庭里,母亲扮演着护士、厨师、保姆、教师、圣徒的角色,父亲则扮演着楷模、谋士、顾问以及朋友的角色!这是一笔珍贵的遗产,相比之下,百万富翁或贵族留给子孙的又算什么呢?
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给林徽因影响最大的是她的父亲——林长民。
徽因母亲——何雪媛,非常普通、有点当时的大小姐脾气,这样的性格并没有得到林父的喜爱,而在生儿育女这件大事上,林母也没有为林家做出太大贡献,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她自然得不到婆婆的欢心。由于这些种种原因徽因和母亲后来被撵到了家族后院的小房子里居住,由于长期的不受宠,让母亲性格变得郁郁寡欢,脾气也越来越坏。这给徽因的童年带来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母亲的失意加上境的不如意,也让林徽因变得早熟,幼小的她,常常感到悲伤和困惑,不得不具备察言观色的生存能力,性格也开始变得多愁善感起来。林徽因就是在这样一个让她自卑又敏感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但聪明的林徽因具有超凡的艺术天赋,诗文、音乐、绘画、戏剧,样样喜爱,天资聪颖气自芳华,自然深得父亲宠爱,虽然父亲不喜欢母亲,但这并不影响父亲对徽因的器重,还把她当作男孩一样平等地看待,林父说徽因是颗“稀世宝石”,只要精心打磨,定然能放出耀眼的光彩。果然,后来的徽因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说起林徽因,人们总会联想起另外一个才女——陆小曼,她的资质才华极高。在早年就显示出了各种天赋,无论是绘画,还是社交,在当时都堪称一流。遗憾的是,陆小曼的父亲对她是另外一种期待,他把女儿获得幸福的宝押到别人的身上,却没有意识到,女人要获得幸福,应该靠个人的能力,争取经济上的独立。虽然具有独立意识的陆小曼敢于为了爱情挣脱枷锁,最终却无法在经济上独立,还是需要依靠男人的供养,她的人生便因此多了不少艰辛和磨难。自小在富贵人家长大的陆小曼,年轻的时候并不知道,如果经济不独立,再浓烈的爱情,也会逐渐变淡。
而林徽因却很幸运,有着一位优秀的父亲。他有才华,不仅学识渊博,且“善治事”;有口才,善于辞令,口若悬河,滔滔雄辩。他主张男女平等,不仅给她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机会,还领着她出国开阔视野。林父曾自豪地宣称:“论中西文学及品貌,当世女子舍吾女莫属。”在1920年的欧洲之行也决定了她今后人生的方向,后来还影响到了梁思成未来的人生道路。徽因有着比同时代女性更高的起点、更广阔的见识、更渊博的知识,也有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最终有所成就。由此可见,父亲的眼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女可达到的高度,徽因之所以出色,最终还是得益于父亲开阔的眼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徽因就这样在父亲的细心教导下在事业上有了与男子一争高下的实力,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叫人敬仰。
其实那些站在金子塔顶端的人都有着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真可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所以在家庭教育里,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这种影响将伴随其一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独立个性与差异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最终走向巅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