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圆周律教育-郑老师
一转眼,家庭成长教育分享的这个群,已经运行了一年了,今天就我们之前分享的内容和我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包含的内容还挺丰富,我会分几天讲完,但是可能会有点长,所以也请大家耐心看完哦。
首先是对于分享书内容的一个回顾,我们今年完完整整的讲过三本书,这三本书,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已经包含了我们教育过程中90%的理论。
第一本是《正面管教》,总体原则就是“和善而坚定”,其实这本书,我并不建议大家去研读,甚至是照搬照抄,因为这是本翻译的书,其实很多的语言逻辑跟我们的不太一样,所以有时候会对我们产生误导,但是大体的方向又是准确的,如果大家真的感兴趣的话,我很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试着读一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奠定了正面管教的一个逻辑基础,和善而坚定也是因为这个理论发展而来的。而这本书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是我们始终要记在心里,贯彻到每一件事上:尊重和自主权。
?
由此两个概念,我们讲了第二本我觉得非常实用的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里面在尊重和自主权基础上,重点讲述了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培养:共情。简单来说,就是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且引导他们也学会理解情绪,同时学习情感词汇,学会用语言来表达,以此能做好沟通。
当孩子们拥有了这项能力,那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就一定不会出现各类情绪方面的问题,相反,他们会很善于调节和表达。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其实也是非常大的。
而第三本书,就是还有一点没讲完的《自驱型成长》,这个对于每个管学习的家长来说,可能就是梦想中孩子的样子,这里面从脑科学以及生活中的种种行为来阐述,如何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自驱力,热爱学习的人。在这本书里,也一直在使用前两本书给出的原则:尊重!充分的自主权去!良好的沟通和共情,让孩子能把专注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面,慢慢建立心流,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驱动自己成长的能力。
?
我知道,这些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操作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无从下手,甚至会觉得,理论是理论,实践中,根本就用不上。其实不是用不上,而是大家每天只是面对自己的孩子,经验并不丰富,所以无法分清楚具体的情境下要用哪一种方式才能正确处理。一旦处理的多了,自然就会发现理论的魔力了。
所以结合我这两年教学的经验,还有很多人给我的反馈,现在我分享一下我们如何把理论用起来。
1、 教育的目标:
这个问题其实是最最重要的,很多人都是因为
并不知道具体要把孩子带成什么样,才会导致依靠简单的标准来评判教育的好坏。尤其是到了需要学点东西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家长会对孩子学什么而焦虑。更有家长会不断炫耀自己的孩子学了什么,成绩如何。
对!就是“成绩如何”!这个就是目前大多数人评价自己对孩子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所以当孩子们的“成绩”出现波动或者下滑,或者迟迟上不去等等情况时,很多人都极其崩溃。类似于咆哮式的教孩子作业,其实都是因为过分追求成绩,追求成绩,就意味着:只看重结果。
?
当教育目标无时无刻都聚焦在最终结果的时候,焦虑感自然滋生,这也是之前各类培训班如火如荼的原因,因为他们贩卖的就是焦虑,他们给出的承诺,往往就是跟最终成绩挂钩的。但是实际上,结果有时候是会骗人的,一味追求结果,就会衍生出灰色地带,也就是“作弊”。
作弊可以表现在很多地方:比如为了学生能考出好的分数,通过关系搞到试卷,考试之前把隔天的卷子给孩子们先做一遍,然后讲完,把正确答案公布一下,第二天孩子们顺顺利利的考了好成绩。
比如,明明小朋友的成绩差了学校分数线很多。却可以通过一些关系,让孩子顺利进入名校。再比如,孩子们自己为了完成漂亮的学校作业而抄作业,为了考到好的成绩而直接作弊。
这些都是因为只追求结果导致的。体育赛场上使用兴奋剂,也是因为要追求成绩所导致的。那我们真正该关注的是什么呢?教育的目标发起点在哪里?其实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去思考和改进的:过程。而我们该关注的点,其实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有没有慢慢的变得有毅力了;是不是变得善于发现和探索了;是不是慢慢变得愿意接受错误和失败,且有耐心的去纠正错误,反反复复的磨练,变的越来越好了;是不是在享受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己由不会变成会的这个过程。享受学会的乐趣。
当他们能感知到自己的成长,并且体会到胜任的喜悦时,他们才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内驱力,去做很多很多别人认为没有结果的事情,也更愿意接受新事物,更能坚持他们的想法和冲动。因为没有人要他们出一个结果,没有人会因为结果表扬或者批评他们,他们只是单纯的享受学习的这个过程。
?
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都会很疑惑,为什么孩子们这么喜欢打“王者荣耀”,很多人就是简单的归结为:因为这是游戏,没有孩子不喜欢打游戏的。但是我想说,如果他总是停留在青铜阶段,然后有人要求他必须在几天之内打到王者段位,他可能就不会想继续玩儿下去了,因为,压力来了,玩儿游戏也被要求结果了,这会让他们处于很高的压力水平,他们自然就不会肯打游戏了。但是,没有人会这么要求,对吧。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享受的,其实是成长的乐趣,是一步步爬上段位,胜任这件事儿的乐趣。
没有人对他们的成绩有要求,但是在游戏中总是被人虐的感受是不好的,如果能虐别人,那就不一样了,当段位不断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正在飞速爆棚,他们会认为这是他们能做好的事情,这是在学校里只比较最后成绩的前提下学习,不能带来的成长体验:因为在学校里学习不能输不能错,错了就要接受惩罚。但是在游戏中,可以输可以被虐,但是下把一定会赢回来,游戏更注重过程中的成长体验感,而学校对的过程的理解可能只是:是否听话……
同时,现在的游戏设计的非常符合人性,他们会为了保住客户成就体验感,设置一些机制,让玩家在打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一直输而放弃,他们会设置人机对战,以此积累玩家的信心和成就感,这样玩家就会选择继续玩下去。同样的心态,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接收到的却是:你怎么这么笨,你有没有动脑子,怎么就是这么粗心……等等极度负面的评价,那,这场学习游戏,真的还会有人愿意继续下去吗?哪怕用最终结果换取奖励,也不会积累起该有的信心,孩子们自然不会喜欢学校里的学习内容了。
?
反倒是我们深恶痛绝的电子游戏,却用了符合人性的方式吸引玩家们持续上瘾的保持着热情,其实真正玩儿过游戏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游戏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王者荣耀有那么多的英雄,技能也不一样,装备的配方也不一样,为什么孩子们能这么快就倒背如流呢?机制是很重要的。因为游戏,就是极其重视孩子们的过程体验,结果真的那么重要吗?能赢得比赛固然很开心,但是在负隅顽抗中的自己,也是极度兴奋和快乐的,
这样就够了,输了,我下次也还是会继续打,因为我总能赢的!
那我们教育孩子,是希望他们考完试就把书撕光扔掉,还是希望他们哪怕没考好,依然会津津有味的继续读书呢?一个是重视结果的方式,而另一个,是重视过程的方式。我想,这个逻辑应该很清晰了吧。
所以在此总结一下教育目标的设置,我觉得更好的方式是以培养孩子学习能力为重点,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能力,纠错能力,耐心,耐挫能力的培养,不要因为孩子们犯错就大肆指责,鼓励孩子们在错误中学习总结和成长,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一方面,过分注重结果会让孩子们害怕犯错,也就主动终结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抹杀了他们从错误中总结成长的机会,机械化的告知正确答案,只会让孩子们越发的抗拒,另一方,注重结果容易引发作弊行为,这是必然的结果。
而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来说,要做到注重过程,首先我们就需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同样自主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们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少的干预,观察孩子们自我调整的能力,在完成以后,可以试着跟他们复盘,给出一些能让他们更好的建议,而这个建议也不能强迫他们听,可以在他们发脾气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再说出来,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支持和鼓励。
?
说明他们的情绪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同情他们的感受,而我们之前分享的共情能力,就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了。当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实际上
就已经满足了自驱力培养过程中的先决条件,接下来,我就会讨论,具体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后面还会有几个板块的内容,今天暂且分享这些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