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做好朋友,前提是我们的亲子关系很好,父母能够用行动影响孩子(孩子能跟着父母学习本领)。根据亲职教育的理论基础——父母效能训练模式的要求,父母需要做倾听的有效“辅导者”,用“我—信息”来感受亲子关系,用积极沟通的态度温暖孩子。
家庭中星期一的早上我又对儿子生气了,并且他也哭了,但是很快我们的关系就和谐了。在这件小事上,我尊重并感受到了孩子的想法(星期一早上你就强制我读课外书,还要求那么高,我能办到吗?),我明白孩子缺少信心,果断停止了早上阅读的事,告诉孩子我感觉你看书不认真,所以我就生气了。儿子也很乐意地去玩了。在送儿子上学的中途,我建议儿子可以问一问老师、同学是怎样阅读的,他也欣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因为我在这件事情上满足了孩子的自主需求与胜任需求,儿子也感受到了爸爸对他的爱的归属需求。这种家庭里的星期一现象很考验我们父母的情绪智能,也许我们需要用星期五的心态去处理,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今天早晨儿子捡到一张奥特曼卡片,把它夹在了汽车雨刷器上,我问为什么夹在哪里,他说要看刮的时候啥现象,我也没有做什么就开车去了学校,到放学时他看到奥特曼卡片还在哪里,惊讶的叫了出来。看到他兴奋的样子,我明白有时候针对孩子淘气的行为,父母需要多一点包容,在不影响的前提下闭住眼睛来和孩子维护那点淘气的成果,让孩子能充分的释放天性,用我们的无声无为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或者嫌麻烦的心态,束缚住孩子一天的心情,因为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
这几天的两件小事的处理,都让儿子能高兴地笑着。生活方面更是主动地安排着家里与学习的大小事,坚持按时完成作业,跳舞,画画等各方面能挑战自己更能自信面对。我觉得是我们用了温暖的行动关心了孩子,也和我们一直不断地陪伴有关,更是我们的关系影响着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