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问的家长挺多的。
带抑郁症女儿住院期间,见到太多太多生病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大多12-13岁,最小的只有8岁。
对于您的忧虑和焦急,非常理解,感同身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看着13岁的孩子荒废学业,虚度人生,将来怎么生存?怎么立足?家长肯定整日心急如焚,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满满的爱化作了焦虑和恐惧,和孩子的沟通变得极其困难和痛苦,两败俱伤,亲子关系被破坏,陷入恶性循环……
大概率是这样的。因为这是我曾经的经历。
家长毫无思想准备,茫然失措。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女儿初二上期时请病假两个月,确诊为轻度抑郁症,经过调整,后来上学了,还顺科考上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但在重点班时,学霸林立,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她再次退缩,此时确诊重度抑郁症,休学后复学失败。现在宅家两年。经过治疗和调整,虽然不能复学,但整体状态好了许多,能积极主动学习发展兴趣爱好,情绪稳定,通情达理。
所以,我虽然是位不成功的家长,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您。
第一,关心孩子心理需求。
成绩差,天天不去学校,这是表面现象,实质是孩子内心有伤,有心理需求要弥补。
但13岁的孩子,可能已经对家长关上了心门,和家长无法有效沟通。你们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我女儿第一次生病和您女儿差不多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愿上学和情绪低落。这可能只是单纯的青春叛逆,也有可能是抑郁状态。我们当时去医院心理科诊断轻度抑郁症,没开药。让沙盘治疗,但女儿没配合,实际后来终止了治疗。
但这件事给家长敲响了警钟。家长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更温暖更柔软,更尊重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我当时尊重女儿意愿,在外给孩子报了一对一辅导。并经常陪她出门,吃好吃的,玩好玩的,这样慢慢地两个月病假,再加上寒假,女儿就慢慢调整过来,去上学了。
第二,家长不要焦虑。
过度的唠叨是毒药,过度的担忧是诅咒。
焦虑是一把刀,既伤害了家长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于事无补。
我现在回想在去年九月份,孩子复学时,原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但正是因为我的过度焦虑,对她偶而的请假行为反应激烈,加大了她的压力,损伤了她的信心和勇气。所以我女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复学失败。
专家建议家长要去积极学习,调整认知,稳定情绪,真正做到不焦虑。因为靠装没用。人类拥有镜像神经元,会敏感地捕捉和感应到,并受到影响。
第三,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因为孩子不听话,成绩差,还天天不上学。这样的孩子怎么去爱?他配吗?
潜意识里很容易这样想。
可是越不乖的孩子,越需要爱。反过来说,越缺爱的孩子,越不乖。
再想想,有条件的爱,像不像打工领工资?父母是老板,孩子是打工仔,表现好就给爱,否则就忽略、指责、放弃!
所以,爱孩子,只是因为他是您的孩子。就凭这一点,就应该爱他。而无关成绩、听话。
第四,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
孩子13岁,已经进入青春期了。他自认为是小大人,渴望挣脱大人的束缚,独立掌控自己的人生。
这很正常,是生命向前进的美好状态。
所以大人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简单粗暴地命令、打骂、呵斥。
况且如果从前越简单粗暴搞定孩子,就要面对越惨烈的青春期。
想想是如何对待朋友的?是如何保证友谊的小船不翻的?是唠叨、嘲讽、挖苦、贴标签、指责、控制吗?
应该平等、尊重、理解、接纳。
孩子和家长是独立的生命体,各有各的想法,孩子是多进化十多年的人类,属于更先进的未来,生命不可能倒退,家长只能给孩子爱而不是想法。孩子才是自己生命的编剧和主角。家长不能替孩子活。
第五,家长改变。
全家生病,孩子吃药。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成为那样的人。
孩子成长不顺利的家庭,大概率夫妻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恶化、父母自身情绪状态不佳。
解铃还需系铃人。
先去改原件,复印件自然就好了。
父母去学习心理学,多关注相关文章、视频、书籍,去调整认知,稳定情绪,自我疗愈,提高非暴力沟通能力,好好说话!
孩子出了问题,是危机,也是机遇。他在提醒家长,慢下脚步,去学习、去觉知、去调整,然后收获更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