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尊重孩子(家庭教育到底要怎样尊重孩子)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教育问题已经进入大众视野,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不难发现,从古至今,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多的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庭责任。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新教育实践发起人朱永新也曾说: “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家庭教育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误区和盲点。
本次话题是,学会给孩子尊重,你将得到孩子的敬重。
有些家长,经常觉得,“孩子是我生的,所以我对孩子有归属权。” “我的想法是可以强加给孩子身上的,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要听我的!”。虽然这些话乍听起来没毛病,毕竟孩子小,不懂事,所以大人教给他对的东西这件事情没有错,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太过于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往往会适得其反。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lfred Adler(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现在心理科学中已经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的问题,往往都能追索到他的童年时期。所以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同小可。
那么如何尊重孩子呢?
从最简单的说起,1959年联合国大会首次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又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了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儿童的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医疗保健的获得;儿童的发展权是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具体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受保护权提出了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保护儿童的一切人身权利;参与权是指儿童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宣言中讲述的是孩子的最基本权益,而这些也是家长能满足也必须满足的。
其次是尊重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孩子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进程,无论是孩子的生理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往往会把事情弄得很糟,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往往过于严厉和过于溺爱都会让这种自然规律产生人为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未来。
然后要尊重的是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懂得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现今信息大爆发的社会,不要把孩子想的太单纯,他们在这个年龄接收到的信息,远比当年同一年龄段的家长接收的多,过多的信息,有助于孩子了解更多,但是同样带来更多无法让孩子无法明辨是非的事情。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想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中找到问题,从而针对问题进行引导。而不是以严厉的责骂打罚作为手段,强行矫正,从而失去了孩子对自己的尊重,并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对的。
最后还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上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而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成长的动力,过于打压孩子的自尊,会让孩子在成年后的发展路上失去自信,从而错失很多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