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可与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不可与学科辅导(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实现家校共育)

“这次会议推进了家庭教育研究的新进展,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提交了论文,涌现了一大批学术新秀,充分展示了对家庭教育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新的认识、新的提升、新的境界、新的责任,也明确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路径。参会人数从第一届的20余人增加到60余人,希望明年有更多的高校加入我们的行列。”5月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缪建东教授欣慰地说。

开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郝清杰指出新时代教育要开阔视野,心中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初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更多的高等学校参与家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强有力的专业支撑”。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则从《礼记·大学》的“修齐治平”开始,梳理了“齐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含义,指出“‘齐家’是家庭教育学科的基础概念,是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

寻找家庭教育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

虽然目前已经有北师大、首都师大、南师大、重庆师大等高校开设了硕士、博士相关课程和本科生的选修课,但家庭教育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学科。研讨会上,围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核心主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寻找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呈现出丰富的路径。

家庭教育学是一门学科吗?为何要重视家庭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家庭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路径有哪些?——南京师范大学童星博士发出三连问,强调以高校为中心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迫在眉睫。

从追溯教育家陶行知和陈鹤琴在历史上留下的标志性印象,说到大学培养高贵灵魂、传播优秀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缪建东指出学科是知识构建的制度性安排,“重视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使命要求,是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是服务社会民生的需要”。

针对家庭教育功利化倾向、庸俗化倾向、西方化倾向和小学化倾向,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认为应以生物学为基础、社会学为主体、教育学为核心来构建家庭教育知识体系,采取同步推进、协同构建、资源共享策略,搭建模块化、系统化和整体化的知识框架。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赵石屏指出家庭教育的发生原理与学校教育不同,“它既是生物的,又是文化的”。她概括了家庭所独具的生物性、初始性、秩序性、生活性、叙事性、习俗性等教育发生原理,“找到家庭的教育发生原理,才能找到与之相符的家庭教育理念、原则和方法,与学校教育建立起互补,在本质上还原教育的完整”。

在家庭教育和家校社合作已经从边缘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重点的时代背景下,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吴重涵认为,家庭教育知识体系要有高起点,需要建立统一的概念体系和学科中心线。吴重涵提出了社会学“带有垂饰的手链”知识框架,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双核心”的理论基础,还指出理论研究要保持与微观的家庭教育距离,避免创造烦扰家长的“学科消费”。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康丽颖主张家庭教育理论建设回归教育学视域,着眼家庭促进人的发展,把家庭作为教育理论建构的场域,突破学科化教育理论的路径依赖,寻求对家庭生活与教育关系的理解,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则将新时代家庭教育基本理念概括为家庭为基、做人为魂、生活为根、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协同育人等六方面内容。

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模块是教育史的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巧利认为,近现代家庭教育史分期的根本依据和主要标准应该是家庭教育样态,并将中国近现代家庭教育史梳理为交锋、转向、探索、推进、自觉等五个时期。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扎根教育,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在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张向葵看来,这个“根”必须扎到能支撑人生蓬勃向上的基点上,这个基点应该能携带一生。她认为家庭教育应始于“三性并茂”“‘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聆听自然声音,学会手眼并重,聆听自我、和而不同,达到每个人发展的平衡教育,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家庭教育研究需要多元学科视野

南师大副教授生兆欣检索了近十年SSCI家庭教育研究文献,发现625篇论文涉及教育学(60%)、心理学(32.3%),社会学(30%多),还涉及医学、语言学、经济学。研究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分析,又有应用研究,还注重了弱势群体家庭、特殊儿童家庭等特别专题。

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学研究需要多维的学科视野,要以问题导向和科学化导向打破学科壁垒,“要注意防范家庭教育学校化,要关注教育现象,要重视人的情感培育,要关‘心’,为儿童建立更加友好的教育环境”。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家庭教育学科体系虽远没有达成共识,但大家普遍认可家庭教育应该基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借鉴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群建设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提出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另一种可能,即打破“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文化学+哲学……”的逻辑框架,用基于儿童发展的可能框架来构建家庭教育学科独特的话语体系。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家庭教育事实在历史与现实方面呈现出广博、多元、弹性、相对性、离散性、非规范性等无规则特征,面临比学校教育研究更复杂的事实,需要更复杂的逻辑与方法。他提出家庭教育研究的集成方向,“确定问题导向式研究,筛选出问题组成点阵布局,对关键性问题采用集成式研究,充分利用各方面学术资源,使家庭教育研究处于学术研究的前沿”。

在第一届研讨会上基本确定的家庭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家庭德育、家庭教育政策法学等诸多学科方向中,北京大学教授董进霞领衔的家庭体育知识框架初见成效。她介绍了家庭体育的概念和特点、家庭体育史、中外家庭体育比较、家庭体育思想、家庭体育目标和原则、家庭体育影响因素、家庭体育主要内容、家庭体育实施路径、不同阶段儿童家庭体育、家庭体育评估等,学科队伍建设也初具规模。

研讨会上,年轻学者的锐气令人印象深刻。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钟晓琳认为:“秩序和价值,是家庭德育学科知识建构的两个基点。”她从社会伦理价值的视角追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西方文化价值、近现代中国家庭变迁对家庭德育的挑战,又从个体道德学习的视角梳理儿童情感发展、认知发展、行为发展与家庭德育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华伟则将研究视野放到本土境遇与全球脉络的交叉重叠,指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应以多学科为理论基础,“基于人类之情、亲子之爱、文化之异,贡献各自的理论解释”“中国家庭教育学,应当成为一个全球性学科”。

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是高校职责所在

“是什么阻碍了高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罗爽的提问,也是人才培养分论坛讨论的焦点。她指出家庭教育专业尚未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统一的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仍待建立。

在对比分析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9所大学家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少梅也连连发问: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范畴是沿用我国《家庭教育法(草案)》的狭义概念,还是借鉴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法》使用广义概念(涉及亲职教育、子职教育、婚姻教育、家庭素养等内容)?在培养类型上,如何考虑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类型层次和规格?如何把人才培养和专业研究高度结合起来?

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殷飞博士认为,师范生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主要包括协同目标分解能力,协同活动设计能力,协同活动中的沟通能力,协同育人活动的实施能力以及协同活动中的教育指导能力。他说:“师范教育是教师协同育人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主导在学校,支点在学生,主体是教师,对教师协同育人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清华大学幼儿园园长晏红博士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应依托教育学基本原理,建立在逻辑规则与理性判断的专业基础之上,明确问题阈,既与邻近领域划清界限又建立关联,在社会的联合行动和知识的系统建构中进行清晰的定位,不断促进专业化发展。

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陈虹提出在社会工作框架下思考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服务专硕人才的培养,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为胜任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领域的社会服务与服务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两天的对话交流,催生了一批论文,集结了一个队伍,首都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落实了联合设置家庭教育辅修专业的细节……从无到有的创造,聚沙成塔,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1日 上午11:37
下一篇 2022年6月11日 下午12:07

相关推荐

  • 青春期的孩子厌学不想上学怎么办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但同时也是充满挑战和不安的时期。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感到厌学和不想上学,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

    孩子教育 2023年12月15日
  • 熊孩子不上学要去森林当野蛮人

    熊孩子们终于下定决心,他们不再上学,而是决定去森林当野蛮人。这个消息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支持熊孩子们,认为他们应该勇敢面对挑战,有人则认为熊孩子们这样做是不明智的…

    孩子教育 2024年7月10日
  • 孩子成绩平平家长怎么调整心态

    孩子成绩平平,家长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然而,作为父母,我们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物质支持,更是要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如何调整家长的心态,以便更好地帮助孩…

    孩子教育 2024年5月7日
  • 调侃孩子玩手机的段子

    孩子玩手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热门话题之一。有些人认为,孩子玩手机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但有些人则认为,只要孩子控制好时间,玩手机也可以是一种有益的活动。在这个段子里,我们将探讨这两…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24日
  • 手机砸孩子头上起个包

    手机砸孩子头上起个包,这是一个让人意外的情况。但不管是什么情况下,这种伤害都是不可接受的。作为一个家长,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孩子。 当我们的手机或者其他…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22日
  • 怎么说服家长给孩子玩手机

    怎么说服家长给孩子玩手机?这还真不是一道简单的思考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给孩子玩手机是成年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孩子也是,父母只是被动接受玩手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18日
  • 孩子网瘾不上学咋办

    孩子网瘾不上学咋办 海口市第五中学心理老师 张婉玲 指导:王晋 近年来,网瘾青少年越来越多,不少是小学生,初中生,为了上网,会盗用父母的身份证、银行卡或密码,自己买自己的衣服,买个…

    孩子教育 2023年2月7日
  • 家长如何管控孩子玩手机

    家长如何管控孩子玩手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玩手机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上瘾、近视等。因此,家长如何管控孩子玩手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孩子教育 2023年7月19日
  • 孩子到几岁才能玩手机

    孩子到几岁才能玩手机? 幼儿园孩子都是禁止的,孩子怎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呢? 那些对手机要求比较高的家长,往往喜欢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19日
  • 变形计儿子沉迷游戏

    变形计儿子沉迷游戏 在综艺节目《变形计》中,主人公主人公一家经历了一次变形,从城市的豪华公寓转移到了农村艰苦的家中。这个过程中,主人公的儿子小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点咨询免费领取《…

    孩子教育 2023年7月12日